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 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

欣傳媒/ 2016.10.27 00:00
圖說: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蜜莉安的詭計》彩排記者會欣傳媒 | 綜合報導由國家兩廳院主辦,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邀請黑眼睛跨劇團,打造一齣以台灣新住民為主題的《蜜莉安的詭計》,並希望把藝術帶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將於10月29日及30日下午1點及4點在台北花博公園美術園區迎客坊戶外演出,讓觀眾免費欣賞,以鬧劇的形式,加上不時穿插的歌舞片段,特別在戶外演出讓藝術更貼近觀眾,讓觀眾感受完全不同的喜劇氛圍。新住民大反攻 徹底顛覆主僕關係「從一開始想要以台灣新住民為主題時,就決定選用莫里哀的這個劇本,覺得這個劇本是最好的題材。」導演鴻鴻表示,台灣的主流劇場多半熱衷將世界名劇通俗化,以「經典風格」的喜劇演出方式來處理劇本,對比歐陸劇場擅長用莫里哀的喜劇手法來挖掘,並且犀利批判社會面向的做法完全不同;再加上他受到陽光劇團到阿富汗帶領戲劇工作坊時,採用義大利即興喜劇的面具與情境訓練,誘導當地人呈現社會問題的啟示,因此這一次,他決定選用莫里哀晚期最具鬧劇色彩的的喜劇《司卡班的詭計》改編而成的台灣版《蜜莉安的詭計》,希望用鬧劇的手法呈現台灣當代社會議題。莫里哀是法國最重要的劇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開創者,留下了近30部喜劇。他擅長運用民間鬧劇的藝術傳統,讓喜劇角色不只有讓人發笑的本領,更有其深度與複雜的個性。他將流行的世俗喜劇與精彩的戲劇結構、優美的詩文、對時事的觀察與批判、以及精湛的表演藝術做出完美的融合,而三幕喜劇《司卡班的詭計》,則是他晚期創作的高峰。鴻鴻將原劇主角司卡班改為女性外傭蜜莉安,主線的愛情錯位退為背景,主僕關係的副線成為主題,描述為了幫助兩對情侶,聰明靈巧、敢做敢為的外傭蜜莉安和另一家的傭人聯手,撒下瞞天大謊,以各種荒唐手段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最後主人得救了,蜜莉安卻被秋後算帳,變成裡外不是人。鴻鴻讓17世紀的司卡班與21世紀的台灣蜜莉安融合為一,希望台灣觀眾透過這齣戲的詮釋手法,認識莫里哀劇作深刻的一面。多語交錯 載歌載舞 法國鬧劇南島歌舞版這齣《蜜莉安的詭計》找來8位女性演員,特邀台灣劇場演員程鈺婷及朱倩儀、以及甫從法國菲利浦高堤耶國際表演學校修習回來的曾筱庭、編舞家余彥芳、來自印尼的溫蒂、越南的陳秋柳及其女兒鄭琬諠,還有原住民林筱駿(珍珠)一起串演8個角色,瘋狂的喜劇表演詮釋,絕對讓大家開懷大笑!戲中大膽的鬧劇手法,不只多語交錯,還穿插越南傳統舞蹈、印尼宮廷舞、台灣原住民歌唱等多種元素,載歌載舞的呈現,散發出濃濃的東南亞文化質感。鴻鴻不諱言,排戲碰到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協調這群來自於不同種族、語言、文化背景的演員、舞者、素人及歌手,由於每個人所受的表演訓練不同,因此不只半年前就開始排練,戲中演員程鈺婷還兼任表演指導,編舞家余彥芳則任動作指導,希望找出彼此默契,以及相互配合的方式。另一個困難點,則是在於嬉鬧喜劇的表演手法與呈現真實的分寸拿捏,如何在嘻笑怒罵中忠實反映出社會現況,引導觀眾反思。視覺元素獨具巧思 展現不同的文化交融除了8位來自不同背景、風格迥異的演員所激盪出火花外,本劇的視覺設計元素更是展現出多國文化交融,其中最大的特色在於角色的面具製作。與鴻鴻合作已久的造型設計陳玉玫表示,為這齣戲所有演員的造型可說是下足功夫,從莫里哀時代喜劇背景、義大利的Pulcinella面具偶戲、東南亞傳統服飾到儀式舞蹈風格等背景資料研讀,甚至參考日本、東南亞、非洲等面具設計在風格及使用上的特殊意義等,特別為每個角色量身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造型。服裝上則統一使用東南亞服飾風格的蠟染布,為不同角色設計的主題色系,依照劇本揣摩出角色性格所製作的面具,還有為搭配舞蹈律動感而手工製作華麗繁複的頭飾與飾品等等,展現出細緻且繁複的設計巧思。鴻鴻表示,對於演員們來說,使用面具表演特別具挑戰,從如何熟悉戴面具,到運用肢體及聲音去表現角色而非用表情,演員們都花了相當多時間揣摩與適應。這齣由東南亞雜糅台灣的風格的喜劇,更讓導演鴻鴻直言:「我相信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會這樣做莫里哀!」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 欣新聞,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