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氣旋型態出現變化,代表從河川上游被帶往湄公河三角洲的沉積物變少,三角洲地帶因此缺乏沉積物補給,來防止洪水侵蝕。
據ENN報導,三角洲地形是由被沖進河川帶往下游的沉積物形成。當河川碰上湖泊或海水等流速緩慢或幾乎靜止的水域,沉積物便會開始堆積。由於三角洲會因本身重量自然消失,新沉積物的持續補充,對於抵銷沉積物流失,以及抵抗破壞農業與環境的災難性洪水至關重要。
研究團隊聚焦湄公河三角洲進行研究。他們的數據顯示,被運往三角洲的所有沉積物,有三分之一起源於熱帶風暴。此外,湄公河三角洲的沉積物量近幾年已顯著減少,主要就是因為路過上游的風暴改變侵襲位置、以及風暴強度有了變化。
這項研究是由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協會(NERC)出資,並與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與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芬蘭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合作進行。研究結果已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