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現代人經常「胃痛」來襲,台灣人的胃到底有多差?「胃脹氣」、「胃食道逆流」、「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國人最常見的4大胃痛毛病。保「胃」戰,不妨就從搞定這些疾病做起。
【毛病1/胃脹氣——上腹飽脹、常打嗝或放屁】
胃脹氣是現代人非常普遍的胃部毛病,最明顯的症狀是「上腹部飽脹感,常伴隨打嗝(或稱噯氣)或放屁」。
新竹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主任暨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陳青富指出,上門求診的病人之中,十之八九會有「胃脹氣」的困擾,常常嗝氣,甚至自覺上腹部明顯外凸,擔心是不是長了「壞東西」而來就醫。
常見6大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引起
胃脹氣大多與生活飲食習慣不良有關,若經生活飲食習慣調整後,症狀大多可以改善。若症狀仍持續1週以上,或伴隨噁心嘔吐、吐咖啡色食物殘渣(代表有血液混雜其中),並有體重下降等現象,可能是嚴重胃病、甚至胃癌的危險徵兆,建議就醫做進一步胃鏡檢查。
◎1.氣從口入
這類的胃脹氣多半是飲食習慣不良引起,例如暴飲暴食、吃飽後立刻躺著或趴著、邊吃東西邊說話,喜歡吃油膩的食物、喝氣泡性飲料、嚼檳榔、口香糖或抽菸,不知不覺吞嚥了很多空氣到胃裡。
◎2.氣由腸生
胃與腸是相連的,若是嗜食容易產氣的食物,進入腸道後大量產氣,也會致胃脹氣。產氣食物有:豆類、牛奶、番薯、芋頭、馬鈴薯、高麗菜、洋蔥、綠花椰菜、茄子、麵包、甜點、汽水、可樂等碳酸類飲料。
◎3.不動氣滯
缺乏運動的人容易胃脹氣,胃腸少了運動刺激、胃蠕動差、排空差,就會脹氣。建議在飯後,應或站或坐、休息30分鐘,然後起身走一走、散步,有助於胃腸蠕動幫助消化,但切記不要激烈運動。
◎4.病致氣生
腸胃道疾病可能會產生脹氣的症狀,例如胃炎、消化性潰瘍、肝膽胰疾病、腸躁症、腸胃腫瘤異物阻塞等。一般的胃脹氣,只要改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減少攝取產氣食物,多半可以不藥而癒,但若是持續脹氣不改善,就要考慮可能是疾病引起。
◎5.壓力
壓力太大,容易使胃部蠕動和胃酸分泌失常,胃排空變差、會造成胃脹氣。可以自我觀察,工作或學業壓力大時,是否特別容易有胃脹不適的現象,應學習紓解壓力,有助改善此問題。
◎6.藥物引發
服用部分降血壓藥物或止痛藥物,容易引發胃脹氣。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
◆飲食習慣不良的人。
◆久坐不動的上班族,或是職業大客車、計程車司機。
◆缺乏運動的人。
◆壓力大的人。
◆鼻子過敏或鼻竇炎病人:鼻子功能不好會習慣性張口呼吸,把空氣吞下去。感冒時特別容易脹氣,也是這個原因。
◆老年人。
◆長期臥床病人。
◆慢性病患:例如糖尿病和甲狀腺機能低下,會造成週邊神經病變,導致胃排空差,易胃脹氣。
8大預防與治療方法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
◆避免產氣的食物或高脂肪、油炸食物。
◆適當的運動,幫助腸胃正常蠕動。
◆如果是臥床或老人家行動不便者,建議看護者每天至少3次,在臥床患者飯後1~2小時後,於其肚臍邊塗上薄荷油或脹氣膏,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協助腸胃蠕動。
◆補充益生菌。
◆給予促進胃排空及消脹藥物。
◆紓解壓力。
◆如果脹氣持續不消,伴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黑便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應該進一步檢查。
【毛病2/胃食道逆流——胃酸酸、火燒心、溢酸水】
「咖啡加甜點,胃酸酸、火燒心、溢酸水...又讓你胃食道逆流(溢赤酸)了嗎?」這句廣告詞耳熟能詳。根據調查,成人的胃食道逆流盛行率高達20%,換言之,每5位成人之中就有1人受此所苦。
「胃食道逆流病人這幾年增加很多。」陳青富說,過去認為老年人因連接食道與胃的賁門鬆弛,較易發生胃食道逆流,但現在此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跟進食速度快、常去吃到飽餐廳、喝太多咖啡、茶、酒或吃太多甜點、吃完宵夜倒頭就睡等因素有關,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
賁門失控 胃酸逆流至食道
所謂「胃食道逆流」,是指胃中的內容物逆流至食道。一般食物吃下肚,會經由口腔、食道進入胃,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括約肌平常是關閉的,只有當吞嚥食物時打開,食物進入胃之後又會關閉,食物在胃裡面磨碎,再送至腸道。但當賁門括約肌呈現鬆弛狀態,胃中的內容物易逆流到食道,尤其是吃太飽或平躺的時候,此時食物和胃酸逆流向上,會產生各式各樣不適的症狀。
為何賁門括約肌會鬆弛?可能是平常胃部負重過重或壓力過大,正常來說,賁門位置大約與胸部橫膈同高,但長期處於壓力過高的情況可能造成食道裂孔疝氣,胃往上頂,就會造成胃食道逆流。
有些藥品如支氣管擴張劑、茶鹼、鈣離子拮抗劑(高血壓或狹心症用藥)、鎮定劑(benzodiazepines)及鴉片類製劑等,會降低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
常見5部位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及併發症很多,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器官的疾病。歸納出常見5部位會發生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如下:
◎腹部:
胃酸逆流、常打嗝、腹脹氣、噁心想吐、消化不良。
◎食道:
經常受到胃酸刺激,食道黏膜易發炎紅腫,嚴重一點會食道糜爛,若長期置之不理,有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胸部:
胸口灼熱感(火燒心)、胸悶、胸痛、心悸,胸部彷彿有東西卡到壓到的感覺,經常有患者誤以為罹患心血管疾病。
◎咽喉:
夜晚因為胃酸分泌特別多,胃食道逆流的患者睡覺時,胃酸易逆流刺激喉嚨造成慢性咳嗽、呼吸困難、喉嚨痛、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患者常常習慣性反覆清喉嚨)。嚴重者甚至引發氣喘或肺炎。
◎口腔:
胃酸逆流至口腔,會溢酸水,也易致口腔酸苦、蛀牙、舌頭潰瘍、口臭。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
◆中壯年男性族群。
◆長時間久坐的計程車司機。
◆久坐辦公室的科技業、銀行員。
◆經常熬夜應酬的業務員。
◆肥胖的人。
◆懷孕婦女。
◆食道裂孔疝氣病人。
◆抽菸的人。
◆氣喘病患。
◆糖尿病人。
◆消化性潰瘍的人。
2大預防對策
改善10大不良飲食生活習慣
◆不要常常「吃到飽」:很多人愛吃buffet,一吃就要吃得很飽才「夠本」,這樣的飲食習慣對胃很不好,吃太飽容易胃食道逆流。
◆不要吃宵夜。
◆晚餐到睡覺,最好隔2~3小時以上。
◆少量多餐、不要暴飲暴食。
◆體重過重者要減肥。
◆不要穿太緊身的衣物,例如馬甲或束腹。
◆吃完飯,保持站姿或緩慢散步,幫助消化。
◆飯後1小時再平躺,不要吃完東西就躺著。
◆多運動。
◆睡覺時,頭部墊高至少15~20公分,有助於避免胃酸逆流。
避免吃7種刺激性食物
◆酸食:例如柑橘類、醋、番茄等。
◆甜食:例如巧克力、薄荷糖。
◆辣食:像是辣椒、咖哩、生大蒜等。
◆高油脂食物:油炸物、高油脂烹調的食物、鍋物等。
◆汽泡飲料:可樂、汽水等。
◆咖啡因飲料:咖啡、濃茶等。
◆菸、酒。
藥物治療1~2月為主
對於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如果經由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善都還不見效,就要考慮藥物治療。陳青富指出,醫師會依據病人嚴重程度,給予病患質子幫浦抑制劑、組織胺H2拮抗劑或是一般制酸劑。有需要時,可依病患症狀再給予加速胃排空的藥物、促進腸胃蠕動藥物以及黏膜保護劑,作為輔助治療,以減輕患者腹脹、打嗝等不適。
通常症狀或食道發炎較輕微者,治療時間1~2個月就可見效。如果症狀或食道發炎較嚴重者,可能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不過,要注意的是,患者經由藥物治療改善後,一旦停藥有半數可能會復發,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有少數人藥物治療後,仍無法改善,尤其是食道括約肌構造異常(如橫膈膜疝氣)或是因胃食道逆流影響到肺功能時,可以考慮接受外科治療。目前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外科方式,有內視鏡食道縫紉術(Endoscopic suturing system)、內視鏡食道燒灼術(Stretta system)或「腹腔鏡胃底摺疊術」。手術可使賁門處能夠緊縮一點,改善胃酸逆流情況,但術後可能有其他併發症,如上腹飽脹、難嗝氣、體重減輕等,因此需要醫師評估。
未完待續...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