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好覺是人生第一個要養成的好習慣
最近有一回在美國的健身房運動時,看到有一個當地人的T恤上面寫著一段無厘頭的話:「I work out, just kidding. I take naps.」(我在健身。騙你的啦!我都在睡午覺。)
我覺得很妙,回家後上網搜尋,才發現這句標語,竟然被做成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從馬克杯到開瓶器不一而足。
這樣的標語,應該不會出現在台灣街頭吧?
睡午覺似乎給人「懶惰」的印象,比如許多第一次去東南亞,或是第一次跟來自東南亞的移工接觸的人,會把「睡午覺」當成東南亞人工作不積極、生活懶散的證據。作為一個將近二十年時間長期住在泰國和緬甸的人,我卻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如果勉強在正午攝氏四十度高溫的太陽下進行戶外的工作,就算不中暑也會脫水,工作效率低落,還不如好好休息,養足了精神以後,等沒有那麼熱了才繼續工作。
不只是東南亞,南歐的政府機構也遵守午休的傳統。當大多數人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上午處理時,南歐人卻在下午午休時間結束以後才做重要的事情。
甚至對於上下午的定義,也不一樣。以希臘來說,因為全國機關的午休是下午三點到五點,所以三點之前都算上午,晚上十點鐘以前都算是下午。
所以晚上十點以後才下班,準備吃飯,看電影,玩樂。西班牙人通常晚上十點半才開始吃晚飯,吃到凌晨一、兩點,到了清晨四點睡覺,起床時候往往超過十一點了,一點都不奇怪。
歐洲的舞廳,往往半夜十二點才開門。在德國柏林,有一家廢棄發電廠改成的舞廳清晨四點才開門,半夜兩點以後開始大排長龍,中午才打烊。相信有很多大學生根本不覺得這樣的作息時間有什麼不正常。
在提到學習語言的例子時,我時常會舉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 Everett)寫的一本書《別睡,這裡有蛇!》(Don’t sleep, These Are Snakes)作為例子。書名的這句話,就是住在巴西麥西河流域,跟外界沒有接觸的皮拉哈人,晚上見面時彼此提醒的用語,也是互道晚安的意思,因為如果不小心睡著了,可能就會被蛇吃掉。於是整夜都有人唱歌、聊天,累的時候就間歇性地分段睡覺,每一次的睡覺時間並不長。
聽起來似乎作息很奇怪的皮拉哈人,不管白天晚上,累了才睡,不累就醒著,並不會因為是晚上就要睡覺,白天就要醒著,其實並沒有任何違背自然的地方,不信的話,看家中的貓、狗作息時間就知道了。人類的生理構造,並不像貓頭鷹或是蝙蝠,生理構造受到光線的強烈影響,明明可以累了就睡覺的人類,卻規定白天一定要醒著,晚上才能睡覺,恐怕才真的不合理吧?
不分日夜,想睡就睡的皮拉哈人,語言中沒有數字,沒有顏色,語法裡面沒有過去完成式和未來完成式,不相信沒看到的事,但是相信睡覺時夢裡看到的都是真的,隨時都在笑,並沒有「擔憂」這個詞,可以說是人類當中,特別懂得好好睡覺而獲得的恩賜。
另外,我從一位每天都要小寐多次的外國朋友那裡學到一個小撇步:如果非常疲倦,打算小睡後精神抖擻地醒來,卻又不能睡太久、也不喜歡被鬧鐘殘酷地挖起床的話,那就在小睡前喝一杯咖啡後,立即去睡覺,等到45分鐘之後,咖啡因的作用發揮時,就會自然醒來。
把睡眠視為人生的優先,真是一件值得當作人生目標的事。
本文出自大田出版《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