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智慧型手機能治「心」病?專家:別忘人際互動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6.10.12 00:00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現代人一拿到智慧型手機就欲罷不能?除了隨時隨地搜尋資料、瀏覽網頁、拍照打卡,和朋友分享心情和互動之外,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用於心理治療,還能迅速改善情緒,減少醫療人力成本和治療時間。不過,專家提醒,現在科技還無法完全與人類對話,民眾用手機增加快樂感,也別忘了人際互動的重要性。

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用於心理治療,能迅速改善情緒,減少醫療人力成本和治療時間。

醫療結合科技!滑手機也能治「心」病!

近十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快速發展,根據資策會調查發現,台灣12歲以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者已達1604萬人,其中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為73.4%。隨著智慧型手機硬體升級和各種應用程式的開發,現代人有關食衣住行育樂的疑問,往往只要手指一滑、一動,就能快速取得解決方案,而最近一篇2016年7月發表在《心理學前端期刊》的研究更發現,透過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簡短且定向的練習,有助於迅速改善情緒!

這項研究屬於一項較大型研究方案的一部分,由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並由德國、韓國、美國跨國合作完成。參與這項國際性研究的受試者是27位健康的年輕男性,他們須使用智慧型手機觀看超過5分鐘的影片進行練習,並在練習的前後透過手機填寫6步驟量表記錄心情。該研究結果顯示,以手機為主的微干預(受試者可使用各種已被採用或更現代的心理治療練習模式,稱為微干預),可在具體、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改善情緒,這些應用軟體目前可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選擇。

手機式心理治療 無法完全取代專業治療

台北市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運用智慧型手機等移動式裝置進行的心理治療,可在緊急狀況下,如半夜或不便求診之際,快速改善患者情緒,幫助其取得心情的平靜,有助節省醫療人力成本和治療時間,此方式已被各國重視,但台灣目前較無這方面的應用。

雖然使用智慧型手機有助改善壞情緒,但仍不能忽略人際互動的重要性。

移動式裝置的心理治療雖有其便利性,不受時地限制,但仍無法取代專業人士的重要性。詹佳真醫師提醒,當出現長期情緒困擾的問題,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提供專業性的診斷與治療計畫,透過整體性的評估與治療規劃,搭配移動裝置的引導式治療,方能達到更高的效益。

手機消弭壞情緒 別忘了真實的人際互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表示,以手機或網路為基礎的「微干預」,因其操作便利與可控制性,確實可為我們帶來一種穩定感,達到某種心理滿足的效果,同時也降低了處於焦慮或不安情境下的孤獨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尚未發展到手機或網路可完全與人類對話或安撫情緒時,不能忽略人際互動的重要性。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4348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