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龐建國墜樓的真相是如何的意外?

樂聯網/王尚智 2022.01.12 08:21

文:王尚智

前立委龐建國上午墜樓身亡,他在凌晨留下的對話,顯示他異常的激動或者掙扎。連續選舉的失利,不得不說在某些藍營支持者的心中,產生深刻的沉重感乃至絕望感。

墜樓的真相是如何的意外,或者怎樣的引發?尚待分曉。
但他的妻子邱秀珍是我們媒體圈的多年好友,與我交情甚深;雖說她年輕以來始終堅強韌性,但在這個家庭與人生中的遭逢打擊中,依然需要朋友們給予關懷問候。
繼續正在媒體傳出的消息是,秀珍也是經警方通知的時候才知道悲劇發生。
 
我通知了幾位共同朋友,特別與吳恩文聊起了,我們各自如何「不受新聞所沾染」。
都在電視圈跑了多年新聞,此刻恩文與我「他不看新聞、我只看標題」,據此讓內心平時得以「閒離度日」。
 
關於台灣政治新聞的「沾染、薰染、佔染」如何避免,我已經在臉書上寫過多篇文章與心得了!多年來我也費了一些功夫,練就自己「出入無染」的最大可能。
 
特別是如今依然需要在電視評論的角色工作上,有自己的視角觀點,這個必須「言行深燻」卻又要能全身而退,已經不是單靠「轉念」的功夫而已!而需要擁有自己的「信息(法塵)脫落機制」!
 
現實說來一方面,我居住在遠離人群,方圓一百公尺的前後左右上下,可能僅有十人不到的腦波可以相涉的偏僻半山上。
 
外出工作或人際交誼,每天開車到社區前等鐵門柵欄緩緩打開,「社會角色」都有一種明顯的境界出發的「穿」,與回家到達的「脫」。
 
我自在家中,完全沒有參與任何一個政治關連的「討論社群」;若有網友或觀眾來訊談及的政治議題,我一概頂多按讚閱讀,但不回應甚至不理會。
 
此外,我的單身生活中每天大量時間「配置」在各種佛學、藝術、產業趨勢、兩岸國際、亞文化族群、動漫、綜藝戲劇紀錄片、KOL追蹤分析的「海量閱讀瀏覽」的輸入學習狀態!
 
這些海量訊息的「覆蓋程度」,終究讓任何台灣政治環境的「正義與衝突」無法真正佔據內心角落。
 
然而回想起來,對於我真正幫助的關鍵:還是在於我大約十多年前,終於建立出我自己本身「政治價值、政治思路、政治視角」的主要中心點!
這讓我如同王仙芝,得以輕易站在政治信息波瀾的海浪之上,不沾濕足下草鞋。
 
其一,是絕對站在:「時代歷史的俯瞰,萬千政治起伏下的眾生云云、無邊沉浮的不增不減、本然輪迴如斯」!
其二,是同時站在:「每個政治人物的人性本質,才是真實唯一的驅動,所有事件都是各自政治圖謀的風景線,據此交錯成政治生態」!
其三,是進一步站在:「政黨政治與民主民意,如今已然是輿論與社群流動塑造的虛幻結果,在混沌中去軸抓出民意的主客觀交錯、善惡價值操弄交錯、天使魔鬼命運交錯的立體層次」!
 
透過這三個「最鉅觀、最微觀、最深觀」的政治意識的自我原點,去捕捉、解析、歸納所有入眼過眼的每日政治信息,自己才能纖毫歷歷分明,卻又絕無任何情緒的觸生、迴盪與殘留。
 
政治人物自己經歷過政治圈的動盪現實、人性醜惡的洗禮,究竟是擁有更多「過來人的獨特智慧」,或者反而一輩子染上「更難甩掉的畢生毒素」?
龐建國原先在兩岸交流時期,活躍於由他創建的一個兩岸數位協會,參與了包括數位應用與內容趨勢的最前緣,是相當有遠見的投入者。
 
但這個奠基於「兩岸和平交流」的機構,與許多曾經築想於兩岸大中華情懷,而深深投入的人們一樣,都在民進黨蔡英文執政打碎九二共識下,瞬間化為一抹煙雲。
 
歷經這六年來的「受害」,不免也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和朋友圈的龐建國,遭遇了何等的日夜身心交伐?
在那個墜樓當下的最後瞬間,不知他是否捕捉到了人生「萬千湧念、一念超脫」的關鍵答案。
[caption id="attachment_43504" align="alignnone" width="858"] 龐建國上午墜樓身亡,他在凌晨留下的對話[/caption]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