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海大海生所潘彥儒四年取得臺、法雙博士學位

中央社/ 2016.10.06 00:00
海大海生所潘彥儒四年取得臺、法雙博士學位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1006 16:37:08)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學生潘彥儒四年完成學業,28歲取得海洋大學與法國里爾科技大學雙聯博士學位,是海大創校以來第一位拿到臺法雙學位的臺灣學生。

 

海洋大學表示,海大與里爾科技大學早在94年即簽訂學術交流雙聯學制合作計畫,這幾年來陸續有四位來自法國的學生來臺修讀海洋生物研究所雙聯博士學位,潘彥儒是第一位從海大到法國里爾大學取得雙聯學位的學生,這個成功的案例,能成為有志出國留學學生一個選擇的模式。

 

潘彥儒博士表示,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可以透過雙聯學制的方式出國念書,在國際研究機構做研究,可以看看不同國家及學校的差異,體驗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及生活方式,拓展國際視野。

 

潘彥儒在海大就讀博士班時申請海大與法國里爾科技大學雙聯博士學制,一年級暑假就隻身前往法國,海大除了提供兩次臺法來回機票及姊妹校交換計畫補助之外,還協助申請教育部學海飛颺及法國在臺協會獎學金,求學期間不但不需要負擔學費,每個月平均還有約1000歐元的生活費,幾年下來還能存一些錢到處遊歷,三年來跑遍了巴黎、布魯塞爾、羅馬、威尼斯、巴賽隆納、阿姆斯特丹、倫敦、愛丁堡、柏林、哥本哈根等地。

 

潘彥儒說,法國的大學學術自由度比臺灣高,學生在歐盟地區的大學修讀學分都被承認,因此他除了在法國里爾大學之外,也到西班牙拉斯帕爾馬省大加那利島大學(ULPGC)上課,這樣的制度很值得臺灣效法,學生可以根據需求到不同學校上課,享受更好的教學資源。

 

在法國里爾大學的研究站,只有潘彥儒一個臺灣學生,他說,在國外難免感受到孤獨,遇到困難或是壓力也都只能自己一個人承受,不過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磨練自己的抗壓性,訓練獨立研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回憶,曾經有一次他的宿舍被闖空門,除了一些財務損失之外,存有重要研究資料的電腦也被偷走了,當時真的是萬念俱灰,所幸後來有找回來了。

 

潘彥儒建議想到國外念書的同學,真得要下定決心,不要輕言放棄,除了必須突破語言的障礙之外,也要了解不同國家的生活型態,他舉例,由於法國人生活步調較慢,各項文件申請的時間沒有我們想像的快,光居留證就申請了半年,所以必須事先做好準備,調整心態,才能適應當地的生活。

 

潘彥儒在修讀博士期間由大海生所黃將修教授及法國里爾科技大學Sami SOUISSI博士共同指導,論文題目是「橈足類養殖研究:提升橈足類質與量做為餌料生物之運用」,主要在做橈足類養殖的研究,他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在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機構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修讀海大與法國里爾科技大學雙聯博士學制的學生,只要在法國至少12個月,完成海大19學分及里爾科技大學11學分課程,符合雙方畢業條件,即可取得兩校的文憑。

 

海大進一步指出,為了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海大積極與國際知名學締結姊妹校,簽訂學術交流、交換學者、交換學生及雙聯學制等國際合作協議,目前已經有超過80所海外地區姊妹校,其中除了法國里爾科技大學有雙聯學制的合作外,與韓國濟州大學、日本長崎大學、丹麥洛斯基勒大學、泰國亞洲理工學院、印尼布勞爪哇等校也都有簽訂合作協議。

 

里爾大學(University of Lille)1562年創立於法國北部,由里爾一大(科學和技術類);里爾二大(法學和醫學);里爾三大(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組成,是法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

訊息來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1671.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