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報導,全球野生動物高峰會上週對穿山甲交易全面開禁,但尤其中國大陸等亞洲消費需求日增,此舉能否遏止非洲的非法交易,令人懷疑。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指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又稱「華盛頓公約」)上週在約翰尼斯堡會議,作成所有8種穿山甲禁止商業貿易決定。
在越南和部分中國大陸,穿山甲肉被認為是珍饈,鱗片中含有的角蛋白則被廣泛使用在傳統中藥裡。穿山甲肉和鱗片的需求導致盜獵猖獗,東非和中非穿山甲遭大批殺害。
烏干達保育基金會(Uganda Conservation Foundation)總經理魏登(Anne-Marie Weeden)指出,烏干達和其他非洲國家的盜獵只是「冰山的一角」,貧窮和缺乏保育意識鼓勵盜獵。這些動物可以數百,甚至數千美元的價格賣給私梟,窮鄉人無法了解保護動物有何價值。
魏登說:「必須為他們提供有意義的替代收入來源,並從他們毗鄰而居的自然公園獲益。」
近來行情,盜獵者可將1公斤穿山甲鱗片向中間人賣得約45美元;中間人一轉手,甚至可以73至100美元賣給中國大陸買家的代理商。等鱗片送到亞洲,價格又不止這樣了。(譯者:中央社何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