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研究自噬作用獲獎

中央廣播電台/楊昭彥 2016.10.03 00:00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暨醫學獎得主今天(3日)揭曉,根據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委員會發布的官方新聞稿,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因為在細胞自噬作用(autophagy)機制方面的發現與闡述,獨得這項殊榮。

細胞自噬作用是細胞分解與回收內部組成的一項重要過程。

新聞稿指出,自噬作用的英文源於希臘詞彙「auto-」與「phagein」,前者代表「自己」,後者意思則是「吃」,因此「autophagy」就代表「自己吃自己」。這項概念是在1960年代出現,當時的研究者首度觀察到,細胞會使用薄膜,把自己內部的某些成分包起來,形成一個個袋狀囊泡,接著再將之運輸到回收部門─溶酶體(lysosome)分解摧毀。

不過,要研究這種現象有多種困難,這代表在大隅良典1990年代初期一系列傑出的實驗之前,一般人對自噬作用的瞭解很少。大隅良典使用烘焙用的酵母,指出自噬作用的關鍵基因。他接著又闡述酵母菌自噬作用背後的機制,並說明我們的細胞也會使用類似的精巧機制。

根據新聞稿,大隅良典的發現為人類瞭解細胞如何再利用身體內部物質,引導出一種新的典範。他的發現開啟了一條道路,使人了解細胞自噬作用在許多生理過程─例如適應飢餓、對感染作出反應等方面的根本重要性。自噬作用基因的突變可能會導致疾病,而細胞自噬的過程也涉及癌症、神經疾病等多種情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