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的照護需求增加,相對地也帶動照護產業的興起,而照護產業將會有什麼樣的關鍵走向呢?長年研究長照議題的交大生醫論壇發起人陳靖騰認為,可分成製造及金融兩端來進行分析,製造端(提供服務或設備的軟體廠商),科技廠提出遠距醫療、居家照護機器人、養生村、銀髮族產品等等,提供年長者購買的服務或設備。
而金融端(提供長照經費來源的單位)則是依照政府的長期照護法,提供最基礎屬於社會保險等級的長期照護保險、勞工退休金、以房養老,以房地產作為養老消費的基礎、既有積蓄以及購買商業長期照護保險,作為購買的經濟來源,這兩端在超高齡社會來臨的時候將會蓬勃發展。
照護模式 將會轉為集中的機構型照護
隨著勞動人口的降低,平均壽命延長,照顧人口也出現缺口,關心長照議題首創藥品宅配到府的iHealth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創辦人王照允表示,當老年人口突破25%以上,居家型的照護模式恐無法負荷,照護模式將會轉為集中的機構型照護,未來陸續隨著政府政策與業者的投入越多,各式各樣的服務都會冒出來,提供不同面向的服務,以滿足實際的照護需求。
長照是一個長期支出 財源不足
然而,真正實踐老人長照,需有多方力量的資源與配合才得以運作,陳靖騰認為,現行政府的財政政策下,擬定的長照保險資金來源一定不足,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目前朝向增加遺產稅及降低贈與稅的額度來擴大財源,然而因為長期照護是一個長期的支出,增加的財源必然不足。
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長期照護,民眾自費跟自行照護的比重必然沉重,應鼓勵民間加入投資,並規劃不同等級的長照服務措施,截長補短,讓經濟充裕的富人可以享受到較好的服務之餘,亦能補貼經濟較不充裕的高齡長輩也享有基礎的服務。
先期投資 後期享用
陳靖騰說明,目前商業保險部分仍是以理賠金作為給付依據,應結合長期照護單位,讓保險可以由服務給付,也可以讓保戶所繳的長照保險金先期投資於長照單位中,先期投資,後期享用,既可有新的一番財源也可保證給付時長照單位的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