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特斯拉股價 台股 鄭雨盛

誰坐博愛座/博愛座的由來? 讓座是台灣文化的驕傲

NOWnews/ 2016.09.15 00:00
▲誰坐博愛座/博愛座的由來?讓座是台灣文化的驕傲。(圖/翻攝自YouTube)近來,台灣博愛座議題不斷被拿出來討論,原本博愛座制度是顯現台灣善良風俗的象徵,如今卻演變成罪惡的存在,到底當初為何會有博愛座?又從何而來?

博愛座的概念起源於北歐國家的「無障礙環境」,在香港又稱「優先座」,設立目的在於提供給孕婦、病患、負傷者、老人以及殘障人士使用,這種座位特別使用與其他座位不同的顏色,藉此呼籲民眾能讓座給需要的人,且沒有硬性規定,所以一切憑良心。

博愛座在大眾交通工具皆有設置,包括捷運、公車等,部分銀行、機場或醫院的電梯也會特別標示優先給老弱婦孺使用的圖示,並附註「請讓給有需要的人」或是「請讓座給老弱婦孺」等標語,以道德面鼓勵,不以法律面強制。在台灣人小時候的教育,便會教導孩子「讓座是美德」、「幫助他人是福德」,因此完全發自內心的行為,成為台灣推廣文化的驕傲。

台灣博愛座的制度約起源於約民國70年,當時連續發生多起老人搭乘公車,意外摔傷的事件,因此台北市政府開始規畫在公車上設置博愛座,倡導博愛座制度後,陸續實現在各大交通工具上,提供給行動不便或是需要的人優先使用,如果仔細觀察,博愛座都設置在離出口最近的地方,這也是設置上的貼心處。

「讓座」本身在法律上沒有硬性規定,是出於善良和同理心的動機行動,代表對他人的尊重以及道德上的自我要求,經過30年的實施,台灣人民逐漸培養出讓座的風氣,大家都知道要讓給「有需求的人」,但你真的知道誰有需求嗎?

從何時開始,不讓座變成一種罪惡,表面上看到的年輕人,身上的隱疾、藏在衣服下的傷口,誰看得到?又是從誰開始定義博愛座該給誰座?在法律上,博愛座沒有強制規定該給誰坐,因為這是給「有需要的人」坐,在過去博愛座的定義,除了倡導給老弱婦孺外,其實還有負傷者、殘疾者能使用,很多負傷者並非光從外表就能判定。讓座在台灣是最美的驕傲,但別從個人定義,去批判他人使用博愛座的權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