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家庄居民傳統生命禮俗 孩童戴絭祈求平安成長

台灣好新聞/記者黃玉鼎/台中報導 2016.09.11 00:00
東勢區東安里永安宮又名「鯉魚伯公廟」,用石頭堆砌成鯉魚狀,奇特的造型與傳奇的廟史,全台罕見;廟前設有「石母神」,信眾每年中秋節會為子女求「戴絭」、「換絭」或「脫絭」,成為客家庄居民傳統的生命禮俗之ㄧ。市長林佳龍十一日參加「二0一六臺中東勢鯉魚伯公文化祭」時,也為地方孩童「戴絭」,祈求庇佑孩童平安成長。

東勢永安宮「鯉魚伯公廟」的廟前設有「石母神」,相傳石母娘娘是生於龍宮的鯉魚,躍水後吐出明珠降世,當地居民為求子女平安長大,會到廟裡認石母神為義母(契母),奉祀石母娘娘。市府客委會主委劉宏基說,石母娘娘是地方孩童的守護神,每年中秋節也是石母娘娘的誕辰日,信眾都會與子女帶著豐盛的供品前往膜拜祝壽、求「帶絭」、「換絭」或「脫絭」,成為客家庄居民重要的傳統生命禮俗之一。

「絭」的外型是用類似古代錢幣「通寶」,中央有正方形或圓形的孔,用紅棉線穿過並掛在脖子上保平安,形同一般寺廟的平安符。紅棉線必須每年中秋節更換,稱為「換絭」,直到十六歲成年禮或二十歲弱冠之年,再到「石母神」神前謝恩,拿下絭,稱為「脫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