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長林奏延日前宣示,受僱醫師未來將納勞動基準法保障。根據目前協商結果,預計民國108年9月1日上路。
勞動部、衛福部法規會委員羅傳賢上午在台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受僱醫師適用勞基法的挑戰和因應討論會」發言指出,醫師納勞基法,工時的「量」一定可以變少,但對「品質」絕對沒有幫助。
羅傳賢表示,現在大力推動納勞基法的醫師關鍵在於不信任衛福部,希望納入勞基法,引入外部力量來制衡雇主,但尷尬的是,勞動部對醫學領域外行,且現行勞檢員才700人,想靠勞檢來解決勞力問題,「我的看法悲觀」。
台北市雙和醫院人資室主任郭家英表示,醫師納入勞基法必須要有配套,醫院端只能設法增加醫師工作效率,避免超時。但仍有很多狀況可能誤觸法律,如之前有護理師到偏鄉幫忙社區篩檢,雖有支付護理師加班費,但仍因超時受罰。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行政副院長簡嘉惠也說,很多人都以為颱風就是放假,沒什麼大不了,但對醫生這種特殊行業來說,醫師本來就會有責任心,會想照顧病人。現行放颱風假時,醫院都拜託醫師不要來上班,只開特別門診,但醫師還是自主想來,只因為跟患者約好了。
郭家英說,主治醫師都會巡房、照顧病人,萬一在非工時時間來、人資不清楚的話,只要被勞檢查到,醫院恐怕會罰到死。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則說,年輕一輩的醫師要爭取合理工時,就要想到薪水可能會被調整、受訓時間可能拉長,「如果住院醫師都要享受,不想盡義務,不敢想10年、20年後醫療環境會怎樣」。
不過,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副秘書長詹淳淇說,醫師納勞基法是提供醫師和雇主一個對話空間,現在很多醫師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勞工,不知道主張權益,如果納入勞基法,醫師可以團結起來,主張勞動權益。
詹淳淇說,很多人擔心納勞基法增加受罰機會,但重點是「只要做好就不會受罰」。現行醫師的薪水有一部分來自健保給付,等同醫院受衛福部控制,如果沒有勞基法等外部力量監督,醫師的權益難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