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大甲安埔區逢雨必淹 民代官員會勘促改善

台灣好新聞/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16.08.11 00:00
梅雨鋒面一來,大甲地區即變成水鄉澤國。市議員吳敏濟十一日邀請 水利局副局長馬名謙等單位官員抵大甲會勘下雨水道,祈早日改善大 甲遇雨積水狀況。

吳敏濟指出,去年520梅雨鋒面抵台,甲安埔地區所下雨量居全台之 冠,造成大甲、外埔與大安等三區積水嚴重。大安部分地區必須封路 停止通行,而大甲育英路、經國路、光明路及興安路等淹水都相當嚴 重,到處淹水暴露出既有的雨水下水道建置規劃,完全無法面對瞬間 豪大雨的侵襲,水患恐怕如影隨形,愈來愈嚴重。

十一日上午,吳敏濟邀集水利局副局長馬名謙、雨工科長柯玉川、大 甲區長劉來旺等人到大甲育英路下雨水道會勘,並請馬副局長向地方 簡報,如何施作及未來規劃。

吳敏濟表示,目前大甲區育英路既有下水道下游,計畫通水斷面根本 無法滿足現有排洪量,致努力爭取到經費一千四百四十萬元,水利局 將原有下水道重新規劃設計擴大為3公尺×二點二公尺,長度約150公 尺,以滿足該集水區範圍之雨量,此下水道改善瓶頸段,工程近期將 動工施作,完工後將有效解決部分大甲市區淹水問題。

吳敏濟說,103年大甲民生地下道淹水造成陳姓婦人不幸溺斃的事件 為例,若當時在水源及甲后路有雨水下水道及截水溝的話,就不會發 生溺斃事情。為積極改善大甲區淹水點,他及市府水利局,已積極向 中央爭取流域綜合治理計畫補助工程經費三千四百萬元。後續將於明 年持續推動興安路雨水下水道改善工程。希望市府加快腳步,以提高 甲安埔雨水下水道建置率,早日脫離易淹水地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