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南海問題仲裁後的台灣政治路線選擇困境與危機

美麗島電子報/陳淞山 2016.07.15 00:00
文章摘要:往後該認真思考的是,美國人不可靠,大陸不可信,台灣在「兩大」之間又不可避免的必須「以小事大」,如何走出自己的政治活路與空間?尤其台灣在南海議題上,主政的民進黨所凸顯出來的「親美遠中」政治路線難道就是最好的政治選擇嗎?有沒有更靈活彈性的「聯中」政治結盟的務實籌碼可以交叉運用? 一個南海仲裁案,搞得兩岸人仰馬翻,又獲得最差的仲裁結果,大陸的九段線範圍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南沙群島所有海上地物都為礁岩,意外波及台灣的太平島也被稱為不是島,影響200海浬專屬經濟海域的問題。兩岸執政當局都對外表明絕不接受這樣的仲裁結果,也同聲表明該仲裁結果沒有約束力,大陸三大艦隊繼續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台灣則在隔天立即提前派出康定級的迪化艦巡弋南海,蔡英文總統也登艦喊話捍衛主權,她表示「我們向來主張,南海問題的解決,應該要透過多邊協商,和平解決爭端;我們也願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跟相關國家共同促進南海區域的和平及穩定。」

這樣的結果,美國是最大的贏家,利用菲律賓及仲裁法庭瓦解兩岸在U形線的歷史性權利,增加未來北京與其他聲索國談判的困難度,弱化了大陸在南海填海造陸與其他行為的正當性,而不接受仲裁結果則讓大陸的國際公信力與政治聲譽嚴重受損,大陸的外交與軍事霸權的政治形象更加深在國際社會的印象當中。看起來,大陸在南海諸島與相關海域的種種作為會因此短暫受挫,但美、中在南海的戰略平衡態勢是否會產生變化?仍然有待進一步的演變與觀察。

在國際外交與政治軍事實力仍然必須仰賴美國的台灣,政治處境最為尷尬,原本樂觀的以為仲裁結果不會波及到太平島是島而非礁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所以在仲裁前原本高呼遵守國際法與國際海洋法公約的主張在仲裁後只能模糊以對;原本打算更換「歷史性權利」觀點與中華民國憲法「固有疆域」的理論依據,替換為「有效佔領」權利為論述太平島主權的觀點,也悄悄地產生微妙的政治轉變。外交、內政與陸委會相關部會首長在立法院委員會答詢時紛紛主張,政府對南海主權的主張是根據1947年公布的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是我方的主權範圍,因此,我政府不承認南海的仲裁結果。隨後,據媒體報導,我們的總統府已定調不提U形線與十一段線、歷史性水域等問題,只主張是1947年南海諸島位置圖,避免國際社會誤以為兩岸在南海議題上聯手或態度一致,以彰顯台灣的主體性。

看起來,台灣在仲裁前後的政治主張轉變,思考的政治重點應該是被美國人擺了一道又不能反彈太過火,不能與大陸同仇敵慨造成兩岸政治聯手的外界印象,但卻只能提出有點不同的法律主張去突顯雙方意外站在一起的不得以政治窘境。既不能得罪美國,也不能造成挑釁中國大陸的政治口實,這是台灣目前兩害取其輕的政治作法,輸了面子與裡子,但不能做為美、中政治霸權鬥爭的政治棋子或犧牲品。可是,看起來似乎還是有點被人賣了還要幫別人數鈔票的政治感覺,原本還想打算從中獲利小賺一筆,結果卻又是兩頭落空!僅管如此,幸運的是,台灣還是因此避開了原本「有效占領說」可能引發的兩岸嚴重衝突政治危機與風暴,這是不幸中的大幸。往後該認真思考的是,美國人不可靠,大陸不可信,台灣在「兩大」之間又不可避免的必須「以小事大」,如何走出自己的政治活路與空間?尤其台灣在南海議題上,主政的民進黨所凸顯出來的「親美遠中」政治路線難道就是最好的政治選擇嗎?有沒有更靈活彈性的「聯中」政治結盟的務實籌碼可以交叉運用?否則,純就東海與南海議題上,台灣就只能一再地扮演美、日與中國大陸的政治對抗籌碼與祭品,得到的又是台灣內部不能喪失國格與尊嚴的升高政治與軍事衝突危機的民粹反彈政治情緒,如此的惡性循環,如此的一再被列強所出賣與踐踏,最後,受傷的總是自己!

進退已經嚴重失據的台灣南海危機,真正暴露出來的政治後果就是美國把台灣當政治棋子來耍,我們卻又只能摸著鼻子幫美國人講話;大陸方面又總是訴諸民族大義與情感,想拉攏台灣跟大陸站在同一戰線對抗外侮,可是,台灣又只能因為大陸的軍事威脅而不敢與大陸站在一起或走的太近,面對這樣的兩難政治困境與僵局,台灣到底還有什麼樣的政治選擇與機會找到政治生機?大陸方面也是該想想這難道就是台灣的政治宿命?難道不能試著調整對台的政策與作法,讓台灣有更寬廣的政治空間與氛圍來與大陸進行更長遠穩定的互動合作機會呢?還是,最終只能繼續堅持立場讓兩岸關係往更難解的政治局面發展,把台灣推向美國的政治懷抱呢?是真的都該好好想一想了,不是嗎?

【圖片為資料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