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自然與他然

大台灣旅遊網/李傳溎 2016.06.26 00:00
  藝術創作不僅是自然的體現,更是個體生命實踐自我的理想境界。「自然」不僅是指涉自然現象,而是涵蘊出雋永美好他然與現實生命價值的實然,若從無致力而來,是為自然,若從他致力而來,是為他然。自然是虛靜,無心無為;他然則是經由人類的智慧創造積累文化,但文明以來致力於生命本體與環境互相援引,已無法細分自然與他然之前後關係,創造的尋覓過程,即發自心靈深處衍生成他然的新觀念。「自然」的相對雖是「他然」,但因果在文化薰陶層層網絡中已無法剝離。藝術家以熱切鮮明的關懷意識,濃郁的情感從自然、河川、土地、記憶、夢想、環境乃至於宇宙萬物,縱深探討化為獨特的藝術作品。東、西方的藝術史文化,全都是由各個時代無數的藝術創作長河緜連而成,故而自然與他然可謂是一體兩面光,相輔相成並行而不悖,倘若沒有每個世代傳承的創造積累,如何呈現今日豐碩的東西方藝術史文化?

  薄茵萍是一位內斂具哲思的藝術家,1978年旅居紐約,她認為紐約與台灣始終是她的重要創作基地。90年代初期以來,薄茵萍活躍於台灣藝壇,並成立「天棚藝術」長期致力藝術教學,培育無數美術愛好者。她的「玫瑰與脊椎」系列作品,象徵愛與擔當寓意人性與時代的良知,在哲學價值與生命光亮的探討深沉有力。薄茵萍創作主題一貫探討人類的當下處境,尤其創作軸心在於自我生命的反思與外界的溝通,並試圖建立藝術新秩序,她認為處理手雕觸痕木料較能貼近創作情感,自詡上輩子和下輩子可能是木匠,用手去刻畫不僅內心踏實且有直接感動力,具有無窮之樂趣。自然的素材以雕刻木材再繪彩,絕對深沉的單色,特別是黝黑的木雕紋理構成系列作品的統調,幾何形體拼貼構成伴隨支字片語之批判,素淨堅毅的作品,暗示著人生哲理與森嚴凜然之氣氛。薄茵萍以繪畫創作雕塑,不拘泥於傳統雕塑的限制,更富於刺激、實驗性且百無禁忌,就如同一根點燃的導火線,充滿各式各樣挑戰之可能性。

  盧怡仲是一位邏輯思路清晰,且氣魄雄渾大局的藝術家,他的繪畫素有濃重蒼鬱的肌理,以藝術詮釋歷史情懷,胸中丘豁而隱喻的信仰符碼,似乎令人感受到透露出古老民族幽深飄渺的靈魂。八〇年代初期,盧怡仲參與組織「101現代藝術群」與「台北畫派」,鼓吹探討後現代藝術思潮之各種現象,充滿激昂豐沛的運動活力。盧怡仲的早期作品曾以「中華民國在臺灣」所衍生的特質為內容,在承繼華夏優秀的文化資產凸顯悲天憫人的情愫,藉由圖像記號的藝術底蘊彰顯人道精神之價值及意義。盧怡仲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宗教信仰、民俗文化、鄉土風情、社會意識以及政治生態等各層面,感受豐富表現手法多元,從新表現到具象與非具象之間,值得關注。本次展出如:〈濃情〉、〈蜜意2012〉、〈紅圖〉以及〈黑十字〉作品,結構簡約質樸,濃重的色彩伴隨粗曠的肌理,醇厚的繪畫語言不斷衍生無窮變化,創造出深邃浪漫具有民族意識的鮮明圖像,詮釋他然致力之薰陶,與自然力量底層深度其雄渾之浩瀚。

  林兆藏曾留學西班牙,其作品特質具有深沉、素樸土地芳蹤的風貌,他以繪畫結合拼貼、照片影像、實物裝置等各種材質,構成新的表現語彙,從作品展現的內容與形跡,可以觀察到他關注探討自然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以及經由人工建構的新秩序,使我們重新認識所處變遷的環境,以此作為其個人創作的主軸,然而表現變遷概念則是思想核心。生活風景延伸圖像記憶,流變之牽引,蘊育其藝術想像,相較於今昔的生活對照宛如滄海桑田的轉化;而水泥磚造建築和土角厝房子的並存錯置,在時空下顯現出荒誕之意味,這些他然流變記憶成為林兆藏在自身感發創作的靈感泉源。他運用藝術手法,重新詮釋自處的環境,利用流行的商品或廢棄物再利用,結合拼貼、實物的堆積、照片影像,旨在反映當時的生活鏡像和各類事物以及之形跡。本次展出作品〈六月〉、〈海口〉、〈風景〉與〈夜盡〉,以繪畫、現成物拼貼組構的作品,具有繪畫與材質語彙辯證之視覺衝擊。

  藝術家劉永仁的創作歷程,自水墨到油彩及至於複合媒材,從台灣羈旅義大利八年至返台持續不斷,在他然差異中激發蛻變,繼而在抽象造形中,層層剝開內心激盪的平衡與進出自然世界之感悟。自1996年以來,「呼吸概念」(concept of breathing)探討一直是劉永仁的創作的主軸。所有的感受都具有某種程度的空間擴張性,他著迷的形,通常是融化表象之後浮現的異形,那是表形之內真正的內在形,也是拆卸知性功能之後,進入潛意識之內的形,重新認識這些形象是令人愉悅的。在形與形、色與色相互妥協卡位之後,形成新的秩序和樂章,一切都像呼吸一樣自然而然地發生,它們是似乎宇宙開境以來就存在,原來就有秩序的挪動,自有其倫理和引力、斥力。在藝術本質與轉化之間,就像他的呼吸之門,它在千錘百鍊之中昂然存在,在看似隨機與偶遇的空間中構成,卻隱然存在於協調與非協調之必然。本次展出近期作品雖是「呼吸概念」之延續探討,但已與初期不同,在他然致力與環境干預的感受中,「呼吸」轉變至「進出溶解與結晶」的領域,這是個體生命微妙的變化,也是過度於新領域的關鍵時刻。

  林偉民的作品理念,強調在世有外顯與內隱;有白天與黑夜,但,之間雖模糊,卻是真實存有的記憶片刻交繞疊影。林偉民的抽象作品主要探討人與土地的深情記憶,他曾留學法國巴黎,返台後致力教學與創作並進。他將油彩、畫布或其它複合媒材視現實的組成部分,而且是真實的細節,當創作者把他們重新置於新的情境中。林偉民繪畫中保留下來的是一種回歸以往記憶復發的各樣形跡,觀讀〈複影系列〉運用壓克力彩於畫布媒介構成豐富的圖像,在混亂狀態之中找尋新秩序的系譜時,藉由朦朧的繪畫符號之辯護之系統,實則作品最終指涉藝術家自身心靈信仰的居所。無疑地〈複影系列〉在視覺上是自由奔放而沉重的記憶,但卻是林偉民展現以較寬鬆的心情面對實存的課題,其作品顯然更貼近藝術與日常生活形象交融;此作複雜交織錯綜紋理顯而易見,影像疊影再重疊,厚實而帶有輕盈感,層層疊疊的圖像鑲住剎那間形成炫耀璀璨之跡軌,那是自然心性的絕佳寫照。

  「自然與他然」寓意廣博而深遠,在浩瀚的宇宙之中,自然與人類相對顯得何其渺小,故而自然無須違逆,尤須鍥而不捨注入藝術智慧與巧思,使他然回應更具正向內涵。

  藝術家始終抱持善變又專一的精神,創作投入的意識情感以及必須能掌握更自由開闊的進念空間。每一件作品都變成一種再生的姿態,穿越深層的心靈風景,藝術家利用所有的可能性,把手的觸感和想法帶回作品場所,他們挖空心思處理藝術與美學、哲學、社會現象等課題,包括使用媒介、顏色和不同造形與材質,思維則是潛伏在視覺背景中直覺激盪判讀,設法將作品的保持在一個敏銳的狀態中,隨機定著或游移再流動與變革。本展「自然與他然」,得以付諸實踐,緣於「大象藝術空間館」鍾經新總監熱情邀約與秉持藝術理想的信念,在為期一年充裕的蘊釀中逐漸明朗形成展覽,針對五位藝術家展現其相異的藝術語言聚合,期待展品具體呈現當下,相互映照迸出有感知的視覺光芒。(文/劉永仁;圖/大象藝術空間提供)

【自然與他然】

策展人: 劉永仁

展出藝術家: 薄茵萍、盧怡仲、林兆藏、劉永仁、林偉民

展覽期間: 2016.06.25 ~ 2016.08.07

開幕茶會: 2016.07.02 (六) 15:00

地點: 大象藝術空間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