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我在慶應看世界】德國中學教育的多樣化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2016.06.19 00:00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陝紅宇 圖:Malte Appel提供

談起德國,便會聯想到康得、尼采、黑格爾、貝多芬、巴赫、莫札特等,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國家。當然還會聯想到奔馳、保時捷、西門子、SPA等,那也是一個製造業很強大的國家。而且,它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支撐,今天讓我們來瞭解一番德國教育的亮點所在:多樣化的選擇。訪談對象爲Malte Appel,一位地道的德國人,在撒爾蘭大學專修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目前在慶應義塾大學學習日語。

他提到要想成爲一名德國的大學生,需要經歷三個學習階段,小學(4年),中學(9年),大學(3年)。其中中學教育的體系設置別具一格。對於每個德國學生而言,他們在中學時代有四條路可以選擇。

中學分爲兩種,普通中學與專門中學。兩類學校的共同點是都會提供6年的基本教育,但剩下的3年會根據學生興趣、內容實用性等提供不同的課程。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普通中學的課程數量與內容要比專門中學多,而且在專門中學中也會提供兩種課程,一種容易課程(easy course),一種難的課程( harder course)。總而言之,會提供適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的課程,難度係數是:普通中學>專門中學難度課程>專門中學容易課程。

對於普通學校的學生而言,讀完6年的基本課程後,接下來的三年學習會提供兩種選擇,可以繼續留在同一所學校,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專業學習是很寬汎的,很少有社會實踐。另一條路是學生可以轉學到真正的技能培訓學校,學校會提供一些實習機會給學生。教學的內容更注重學生的興趣與技能的實用性,例如計算機工程、經濟等等。在這樣的學校中學習,學生的假期較少,更多時間是在做項目與實習。簡單來説,普通中學的教學更偏重理論學習,技能培訓學校更注重實用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普通學校讀完9年後便可以申請大學,但讀完技能培訓學校後,申請的大學專業衹能是與你所學習的專業相關。如果想要申請其他專業,那需要在技能學校中在多讀一年的書,補相關其他課程。

專門學校的學生讀完6年的基本課程後,他們擁有三種選擇。第一,轉學到普通學校讀書,但因爲基礎有一定的差距,轉學會有難度。第二,攻讀本學校提供的後三年課程。第三,學習一些實用性課程,也可以在企業中實習。他們大部分畢業之後的出路是進入相關企業工作,但更多時候需要參加一些國家認證組織的考試,並且拿到合格證書,才有可能拿到好的薪資。但重點是讀完專門學校的課程不管是容易的課程還是難的課程,都沒有資格考取大學。

大學的錄取標準也主要是依靠學生的成績來定,學生需要參加全國統一考試,類似於大陸的高考。對於那些成績不是很高的學生,學校會根據當年的報名人數與錄取人數來決定是否提供面試機會。如果學生成績太差,也會選擇重新復讀一年,考取名牌大學。雖説與大陸的高考類似,但畢竟德國的優質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學生的競爭壓力還是小於大陸的考生,甚至有些小鎮的國立大學不需要任何要求便可以讀。

訪談到最後他講到,這樣的教育體系有好有壞,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並且會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有些課程更注重實用性,這是極好的。但同時,這也會造成大的分離(separation), 甚至有時候學生也會面臨一些隱形的社會歧視,例如如果選擇專門學校的容易課程的學生,在出去找工作時,便會被人認爲不聰明(stupid)等等。

個人認爲,沒有哪一種教育制度是完美的,但有選擇和沒有選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有選擇意味著多種可能性。因爲每個人的天分(intelligence)是不一樣的,有選擇便意味著你可以在社會所提供的環境中盡可能的去發揮自己的長處,實現人生價值。而衹有一種選擇,那便意味著自我價值是被忽略的,而且學習的動機更多來自外界的壓力。多樣化的選擇,更會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動機(motivate)出自哪裏,是自己的心,那樣的動力才叫真正的動力。

撒爾蘭大學大學一角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Related Posts:解決塞車之道日本鞠躬禮儀真的好嗎?從幾件小事看日本公民的素質作爲遊客,我們需要做到入鄉隨俗嗎?爲何學習一門新語言總是難以開口講話對症下藥 樂跑So Eas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