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在過去八年,逐步從原先的閉門狀態,走向互通、互信;雙邊關係雖仍有待進一步努力,但逐漸成熟的和平果實,台灣人早已習以為常,忘了過去扁執政時期曾有過的緊繃狀態。所以,對於兩岸關係有可能會在520之後豬羊變色的說法,確實不少人都視之為危言聳聽;但從近期逐漸浮現的幾個事件來看,台灣應該沒有樂觀的條件。
首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上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美中關係聽證會上指出,美方呼籲北京與台灣雙方在尊嚴和尊敬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性對話,「因為我們相信,直接的溝通管道會減少可能導致誤判的誤會風險。」
布林肯所謂的提醒兩岸雙邊要有溝通管道,以避免造成錯誤的溝通與誤判,很明顯的,就是點出,台海雙邊迄今確實還缺乏溝通的管道,所以,有可能將會因此造成「誤判的誤會風險」。
或許新政府認為,面對兩岸關係,早已做足準備,所以不會有誤判情勢的問題。但真是如此嗎?
鄭文燦日前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被問到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是否可能會對九二共識採取回避的方式時,他回應,這場就職演說,將會有三個方向,分別是國人認同、美日接受、北京容忍。他也表示,大陸的立場雖然很強勢,不過台灣畢竟是民選總統,蔡英文肩負過半民意的支持,所以必須表達主流民意想法。
簡單來說,現在民進黨多數領導階層的聲音,就是認為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即便不與北京的立場有所呼應,對方也會予以「容忍」。在520之前,或許民進黨還能夠對北京抱持這種「期待」,但必須說,「容忍」是得建立在有堅定的友誼基礎上,一旦基礎不在,這種論調就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
更進一步來說,北京一旦無法「容忍」新政府對於兩岸的說法,520過後,海基、海協兩會中止互動運作,勢將無可避免。
理由,就在於在2008年的5月,兩岸是因為確定了互有「九二共識」,才開始恢復兩會的互談。爾後,雙邊進行的經濟合作,包括簽署ECFA在內,都是以此作為基礎;2014年張志軍來台,或是去年的馬習會,也都是站在這個基礎。
因此,若把這些事件集結在一塊,就會清楚得出一個結論。也就是如果520之後,這個當初讓雙邊得以展開互動的「基礎」一旦消失,兩岸關係的發展自然就會戛然而止,而海基與海協停止對談,就是其中一個必然的現象。
另一方面,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在本月14日接受媒體訪問時,其實也已清楚地暗示中方早已做好海基、海協停止對談的準備。
孫亞夫說,如果民進黨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這是他們阻止了兩岸關係發展,會導致海協會和海基會商談機制的崩塌。如果出了問題,是民進黨關上了兩岸協商的大門,對台灣人民福祉造成的影響,責任應該由他們承擔。
這席話,形同預告兩岸一旦缺乏政治基礎,海基、海協就要中斷;衍生的後果,必須由蔡英文來扛。這是非常罕見的舉措,已能稱之為「哀的美敦書」─最後通牒,更可視為「北京不會容忍」的具體信號。
或許有人會好奇,台海一旦陷入這種僵局,民進黨政府是會處之泰然,亦或猶如熱鍋螞蟻?舉個鮮為人知的例子來說,過去,扁政府在兩會停止對談的過程中,我方海基會曾發了7千多封函給海協會,但海協會只回了47封。如果說,連有勇氣玩小車撞大車的陳水扁,都不得不接受這種熱臉貼冷屁股的「互動」,那麼,面對可能的兩會對談終止,新政府除了別高估自己的自信,也別小看對岸的決心。
引人憂慮的是,一旦蔡政府無法與北京對話,導致兩會對談停止,讓蔡英文喪失唯一能與中方公開溝通的管道,屆時,就會讓原本可透過溝通而化解的誤會、誤判與危機不斷堆疊,雙方敵意的螺旋就此更為加深。屆時,面對中方給予的強大壓力,必然會讓民進黨內部反中的聲浪高漲,使得台獨聲音有了重新集結壯大的空間,在在都會讓兩岸事態更陷入僵局,甚至不排除將升高至準軍事衝突。
總體而言,兩岸缺乏對話基礎、溝通管道中斷,就無法釋出善意,難以建立互信,進而因為沒有溝通,導致誤判情勢,危機因應而生,讓兩岸從此陷入不確定狀態。
先前筆者曾提出,新政府或可將兩岸關係論述為:「兩岸是中華民國憲法之下的特殊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依照現行法律,兩岸分別是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事後各方並無任何積極回應,顯示雙方立場落差之大,因而未見大幅調整的可能性。
或許實話傷人,但站在不想看到兩岸重新回到過去動盪的立場上,寧可在此刻先扮演烏鴉。
此刻的蔡英文,520當天準備好要對北京說些什麼話了嗎?在拍板定案之前,或許有個人可作為借鏡,就是一年半前,引領台灣政治潮流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仗著高人氣,不顧民意需求痛打大巨蛋;結果,今天激情過後,曾經讓他站上政治高峰的大巨蛋,卻反而成為壓垮他的爛尾樓,一個錯誤的市政舉措都足以讓這位政治明星跌出神壇,更遑論攸關國家發展的兩岸關係呢?
520過後,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說」,一旦被證明是「無法維持現狀」,屆時,兩岸關係的惡化,無論是速度與規模,都將超乎我們想像,作為國家領袖的蔡英文,千萬別讓自己的就職演說,成為兩岸關係惡化的開始。
【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