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月大的女嬰,六天來高燒不退,爸媽以為她感冒了,先帶她到住家附近兒科診所,診所醫生開了克流感和抗生素,但起起伏伏的發燒卻降不下來,兩天以來女嬰的精神、活動力和食慾越來越不好,也變得更容易哭鬧,擔心的爸媽急忙帶她到醫院掛急診。收治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腎臟科主任李明達醫師解釋,根據統計,發燒的病童中有高達三成是因為泌尿道感染引起,如果病童反覆發燒,卻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感染,也沒有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臨床上通常會懷疑可能為泌尿道感染,因此隨即安排女嬰接受檢查。
女嬰入院後,包括在尿液常規檢查中發現膿尿及白血球脂酶陽性反應,抽血檢查也發現白血球及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CRP)顯著上升,腎臟超音波看到右側腎臟腫大、有發炎現象,核子醫學檢查也確定右腎有急性腎盂腎炎。治療方面,在等待尿液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前,李醫師先給予廣效型抗生素,待尿液培養結果顯示為大腸桿菌感染後,再更換為專治大腸桿菌的抗生素。幸好女嬰對藥物反應良好,住院三天後就退燒了,出院後持續服用抗生素,前後共接受兩星期的抗生素療程。抱著康復的小寶貝回家,爸媽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兒童最常見的細菌感染-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細菌感染,過去曾有統計發現兩歲前的兒童約有7%曾罹患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和腸胃炎。泌尿道感染大多是上行性感染,也就是肛門附近的細菌自尿道上行,侵犯到膀胱、腎臟引起感染。如果孩子已能表達尿尿會痛、肚子痛,家長較容易聯想到泌尿道感染的可能進而就醫,但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往往呈現與泌尿系統無關的症狀,如發燒、哭鬧、食慾不佳或延遲性黃疸,很容易為家長忽略。
「別以為孩子泌尿道感染只是小事,如果沒有即時治療進展到急性腎盂腎炎,日後可能引起長期併發症如腎臟結痂使腎功能受損,或高血壓、蛋白尿,」李醫師指出,臨床上若懷疑泌尿系統感染,也會以尿液常規檢查、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共同確診,並在尿液細菌培養確認藥物敏感性後盡快投藥治療。
█尿液試紙檢測 簡單易行,但敏感度僅83%
尿液常規檢查的項目包括用試紙檢測尿液中的白血球脂酶和亞硝酸鹽,及將尿液離心後以顯微鏡檢查膿尿和細菌。尿液試紙檢測操作簡單迅速,只要將試紙浸泡尿液後,藉顏色變化就可判讀是否可能為泌尿道感染,不需專業醫檢師便可執行,也廣為一般兒科診所運用,「然而試紙檢測的敏感度平均為83%,因此依據試紙檢測結果診斷是否有泌尿系統感染,仍有其偽陰性之可能,」李醫師說明。
█尿液離心鏡檢 需醫檢師及實驗室設備支援
尿液常規檢查的另一個項目是鏡檢,作法為將尿液離心後,取沉渣部分以顯微鏡檢查是否有白血球及細菌存在,若尿中有大量白血球即屬膿尿現象。此外,過去曾有文獻指出可將未離心的尿液直接置入血球計數器內檢查白血球數目,標準為計算每μl中是否有超過10顆白血球,這樣的篩檢作法在新竹馬偕已行之有年,判定細菌感染的敏感度甚至比尿液離心鏡檢更高。
█抽血+影像學把關 小兒泌尿道問題不輕忽
除了尿液常規檢查,為能早期診斷,還會為病童安排抽血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抽血檢查的指標包括白血球及C反應蛋白。俗稱「發炎指數」的C反應蛋白會在感染發炎時引發身體急症反應,包括引起發燒等,所以C反應蛋白是身體急性發炎及組織受損的指標,升高幅度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健康的人C反應蛋白不超過0.8mg/dL,不過一旦身體遭遇急症狀態,C反應蛋白便會快速上升,例如個案病童的C反應蛋白便上升到23mg/dL,因此C反應蛋白的高低指數也能提供醫師評估即時病情變化所用。
影像學方面,腎臟超音波能清楚呈現整體尿路系統外觀,可以看出腎臟是否因發炎而腫大,而輻射劑量低、能清楚顯像的核子醫學掃描更對診斷急性腎盂腎炎、腎結疤有高達93%準確率,李醫師認為,「除了基本的尿液試紙檢測,醫院還有尿液鏡檢、抽血及超音波、核子醫學等設備,可以提供小朋友目前情況的相關數據,有助於醫師盡快確診與治療。」
█尿液細菌培養 確認感染菌種以便精確投藥
治療上,為確認受到何種細菌感染並投以適當的抗生素,會先進行尿液細菌培養。尿液培養後可以知道感染結果,包括細菌菌名、菌落數及抗生素敏感試驗,以供醫師診斷及選擇合適抗生素。李醫師提醒,若感染只侷限在尿道或膀胱,抗生素約需服用五天,如果已造成腎臟發炎,則可能需要服用二到三個星期,期間切勿自行停藥,若擅自中斷治療,細菌可能再度活躍,甚至產生抗藥性。
█尿液培養雖可篩檢有無感染 但仍仰賴醫師專業最終診斷
通常尿液培養結果若每毫升超過1萬個菌落數則可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但臨床常見如個案病童已先服過抗生素,導致每毫升僅100個菌落數,也有尿液常規檢查無膿尿,甚至培養不出致病菌等情況,此時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均有助於泌尿道感染的診斷。李醫師強調,「泌尿道感染的診斷不是單單只靠尿液培養的結果,還須藉由兒科醫師的經驗及專業,由病童的臨床表現、病史、實驗診斷數據、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才能確診。」
█偶發性泌尿道感染重清潔 年紀越大感染機率越低
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隨年紀增長,兒童抵抗力變強、泌尿系統發育成熟而漸次降低。如果病童為偶發性感染,大多與衛生習慣不當有關,包括家長要勤換小寶寶的尿布,避免細菌孳生,小男生如果包皮太緊,家長幫孩子洗澡時,要留意清潔,也要教導小女生如廁從前面往後面擦,避免把肛門口的細菌帶到尿道引起感染。
家有嬰幼兒的家長就醫前記得先觀察孩子是否有感冒或腸胃炎症狀,如果已經發燒2、3天且其他症狀不明顯的話,建議接受尿液檢查,李醫師呼籲,發燒越久,腎臟發炎的情況就越嚴重,嚴重的話甚至會引起腎化膿。
新竹馬偕為提供竹苗地區兒童更完整的照顧,目前已齊備所有兒科次專科,共18位主治醫師,為竹苗地區最具規模的兒科醫療團隊,也是竹苗地區兒童急重症的後送醫院。在兒童泌尿道感染及腎臟疾病上,整合小兒腎臟科、小兒感染科、小兒外科、放射科、核子醫學科、藥劑科及檢驗科團隊資源,相信能提供孩子診斷、治療與追蹤的全方位照護。
(圖由馬偕醫院新竹分院提供/新竹馬偕小兒腎臟科主任李明達為嬰幼兒進行腎臟超音波檢查,醫檢師進行尿液沉渣顯微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