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禮讓空間、友善都市 建築人與城市共好

大成報/ 2016.04.19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發展中的城市經常出現道路擁擠的情況,加上騎樓的摩托車、轎車與絡繹不絕人潮車陣,密集度過高容易影響都市人的心情。不過,新竹縣竹北市的都市計畫起步較晚,規畫者以長遠考量,加上當地嚴格限制建蔽率與容積率,暫時免除上述問題;如若各家建商也願意退一步為城市著想,相信讓城市更加美觀、進步並非難事。

█退縮空間 禮讓行人

購買一樓店面的住戶與商家,總希望店面再靠近馬路一點,因為越靠近街邊越易被看見,造成許多商業型建案也跟著往前,只要能選擇最小規範:如15米以上道路規定留設的6米退縮空間,就不會主動越過這條限制。

雖然大硯建築團隊千方百計為住戶量身訂作住宅大樓,卻也願意禮讓人行道給路人而做出另一種變革,從「五五侘」開始到今年三月公開的「九+1」,都盡力退縮高過法律規範的空間,他們知道建築是構成都市樣貌的基本因子,善待都市本來就是建築人責任。

不打算只符合政府法規標準,卻期盼禮讓街景聚落、留給城鎮更美好的市容,聽起來大硯建築團隊野心未免有些大,但大硯建築發言人林帝沅相信,建築人的小舉動能帶給都市別於以往的景像;況且現代人已夠繁忙,如果回家路程還得經過擁擠的狹小道路,實在難為心情加分。像三面臨路、近千坪方正基地的大硯「九+1」就把過去的作品經驗與優點整合,規畫開放式無圍籬空間,以多層次植栽鋪陳「Green River」與幾何造型的石頭座椅,讓景觀不只純粹用眼欣賞,更能實際進入綠色空間內去感受。

█降低高度 開闊視野 

其次,「降低高度」也能友善都市,例如座向朝西的「五五侘」隔壁是一棟超高樓層建築,即便大硯建築團隊知道多數人愛買高樓,但在只有三十米道路的高樓旁再蓋一座,必定會阻擋陽光,於是主動降低建築高度;這或許是種無奈的犧牲,但有捨就有得,他們反而把這視為讓城市更美觀、天際線不壓迫的小小貢獻。

第三種友善都市的方式為「興蓋美觀建築」,當然,最保守的作法大概是雙棟四併建築,或是參考現代城市蓋哪種房屋、流行哪種風格,但大硯建築團隊不願妥協潮流趨勢,他們認為房子要有美感層次,更應針對不同區域環境舉一反三多元設計,如此才能豐富城市景觀;否則放眼望去,整排建物不分你我都一樣,像極了枯燥乏味的復刻版。

林帝沅說,人是無法永遠獨善其身的群居動物,不管住在哪,總得出門活絡身心和人相處,那麼踏出步伐的同時,映入眼簾的畫面應該是讓人心曠神怡的寬闊街景、陽光綠蔭與矮樹,抬頭還能看見藍天。

█世界大同  城市「共好」  

大硯建築團隊多數成員於新竹市長大,長輩更於大同路發跡,曾興盛一時的此區過去有律師事務所、寫字樓、打字行穿梭,但新竹地方法院移址竹北後,大同路與世界街也逐漸沒落,基於對家鄉老街的情感,大硯建築團隊與當時新竹市立動物園復興運動發起人林智堅,邀集世界街起家的鴻柏建設組成「世界大同城市共好協會」,希望吸引年輕文創產業者或簡餐咖啡進駐,讓原生商店與新店面帶動老街活化。

協會舉辦了「世界大同Color day」大型封街活動,協會夥伴與市政府協調、與里長居民溝通,還邀請街頭藝術家、歌手live演出,舉行踩氣球、DIY繪製、發放傳統老店八一四冰棒給民眾。從早期引來外界批評,到堅持兩三年後漸漸被認可,甚至受市府之邀至新竹之心東門城旁綠園道合辦「世界大同.麋鹿市集」活動,今年也正準備於5月28日(六)於新竹護城河畔舉辦「世界大同.白色夏天市集」活動,不只牽起新舊時代的新竹人情感,也完成大硯建築團隊回饋社會、友善都市的盼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