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專欄/遏阻詐騙,以「制」代「防」

蕃論戰/柯媽筆記/專欄 2016.04.14 00:00
我不是警察,卻看過很多詐騙案;在報社處理社會新聞的那些年,三天兩頭都必須為受害人難過。媒體很早就發現,這已不單純是治安問題,可惜政府一直無法有效因應。 十幾年前的首波電信詐騙潮,政府打撃犯罪的策略雖從查緝通訊器材下手,但心態上總以為「無知才受騙」。因此,積極宣導防詐之外,如何「減輕傷害」也成為防制的重點。 事後檢討,當時雖然全面宣導防詐,詐騙案的受害者仍然包括不少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連天天與新聞為伍的報社高階主管也難逃毒手。不是説宣導没成效,而是「無知才受騙」的前提顯然不周延。 至於「減輕傷害」,政府迄今仍保留「ATM轉帳每次限三萬元」的奇怪命令。確實,受騙金額有一陣子明顯減少;但後遺症是,更多年輕人被吸納成車手,負責分頭提款,也形成一個個詐騙「集團」。 從這些面向觀察,政府這些年防制詐騙,積極作為在「防」而不是「制」,可能才是問題惡化的主因。 但這只是我一介媒體工作者的粗淺看法,政府應該尋求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甚至評估修法提高「詐欺罪」刑責的必要性,多往「制」的方面著力,才能有效遏阻詐騙。 至於詐騙集團從台灣蔓延到一些國家作案,這是歹徒「利之所趨」,台灣不必覺得有道義責任。至少,目前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先全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