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元智QRcube藝術裝置 可拍照看詩文分享

中央社/ 2016.04.06 00:00
元智QRcube藝術裝置 可拍照看詩文分享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406 10:45:38)元智大學藝設系教授林楚卿帶領藝設系畢業生陳柏諺、機械碩二生戴志穎、成大醫工博士陳培煜、元智藝設系大三陳欣渝、資訊傳播系大三郭諮臻等人跨域合作,共同創作元智校園景點藝術裝置設計-QRcube。QRcube 為校園景點的互動性裝置藝術,共有三件各放置於大門口林蔭大道、元智圖書館及無線延續雕塑作品前,社區民眾或師生可藉由掃描QRcode瀏覽校園詩文,並可與裝置拍照互動,上傳APP分享詩文與感言,增添樂趣。

元智大學表示,去年11月初進行校園景點故事徵選活動,為使這些詩文作品可以雅俗共賞,讓學生自由連結觀賞產生互動,特別邀請元智藝設系師生協助製作校園景點互動性裝置藝術- QRcube,以增進校園景點與社區民眾或學生的互動,藉以行銷元智的校園美景。

林楚卿表示,QRcube 為放置在校園景點的互動性裝置藝術,共三件分別放置於校園三處景點:林蔭大道、五館圖書館及無線延續前。裝置外觀簡潔俐落,無人靠近時僅以灰與白的面貌安靜矗立在景點前,只要人靠近裝置,裝置便立即透出光線,出現燈光並顯示QRcode,靠近它時可以利用手機APP掃描,以閱讀景點的詩文,並可在景點處拍照留言上傳APP分享,即使沒有手機,也可從裝置的另一端,觀看燈光內的詩文。

林楚卿表示,為了維持景點的完整性,以「標籤」 的方式來設計藝術裝置,藉由行動裝置(手機/平板),現場與裝置藝術進行互動。為了方便使用,選擇大家都熟悉的 QR code作為裝置的互動元素,以增加民眾與裝置的互動性,掃描QR code連結APP。

林楚卿說,這三件裝置藝術從外觀設計的數位製造,到控制盒的程式撰寫、電子電路、及APP介面設計與開發等,發揮了maker精神及跨域合作,全都是元智師生共同自行設計與製作完成。裝置主要材料為壓克力及不鏽鋼,實體裝置製作成矩形外觀,外型單純,易維護。因應三件作品必須要有不同的外形、相同的結構。模組化設計能減少設計上的問題重複出現,也能減少往後更替零件時的困難。由於採取模組化設計,每個內部零件都能不用工具拆裝。其中包含骨架、燈箱、控制機盒、感測器以及電池五大部分。

裝置藝術製作過程花了近四個月的時間,林楚卿表示,裝置上的詩文是由手寫書法字轉換成電子檔,並逐字調整成雷射切割時能夠保持原有字形的鏤空模樣,前前後後調整數次,相當費時;為了讓模組彼此之間串連方便,設計特殊的接頭,讓我們在更換零件時以插拔各個模組,更直覺、方便。裝置上面的感測器是採用人體紅外線感測器,只要有人經過就會啟動裝置。使用此種感測器的原因在於其互動性良好,觀賞者所能體驗到的回饋感較高。

訊息來源:元智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0969.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