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從王毅突兀演出中看北京對台新戰略(上):立場清晰堅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務實

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 2016.03.03 00:00
文章摘要:掌握了三原則的觀點後回顧過去,可以這樣說,中國這一個和過去大家瞭解的不同的對台新戰略,至少在2010年前後已經醞釀;然後由馬習會正式啟動;到了王毅在美國的講話便為這一個戰略作進一步鋪陳。 2015年6月蔡英文訪美時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說,她當選總統之後,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政策。8個月之後,距她就職前3個月,2016年2月北京外交部長王毅同樣在CSIS演講,提醒希望蔡英文 520就職後以「他們自己的憲法規定 」和北京交往。

王毅雖然仍然和從前北京官員一樣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是除此之外,他的話中出現了和蔡英文「憲政」彷彿呼應的「憲法」兩字。這比起過去北京外長李肇星嗆聲:「台灣能有《憲法》嗎?」差太大,北京從來認為台灣不存在憲法只有「台灣地區法律及相關規定」;再一方面王毅不提「九二共識」和北京言猶在耳「不承認九二共識,地動山搖」的警告前後映照,對比更是強烈。

對台重要新講法新政策向來由國家主席、政協或國台辦宣布,這次不平常地由外交部長特別在美國演講拋出,這也奇怪,但訊息很明確,是希望透過美國向未來的蔡總統施壓。

由於在國際上王毅的說法和過去北京官方說法有兩個重大不同,很「柔軟」,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說法卻又很強硬,很不尋常;同時當王毅講話後,在北京國內,一方面國台辦不但不碰「憲法」兩個字,還緊接著強調九二共識;不只是這樣,北京官媒、港澳媒的相關報導都沒有「憲法」字眼,標題僅僅寫「王毅:希望台灣當局新執政者接受一個中國」,國台辦旗下的「中國台灣網」上對王毅談話則一字都不提,景況更不尋常,於是台灣政界和美國智庫專家各顯神通各自解讀。

其中,國民黨因為王毅刻意不提九二共識不免悵然若失,但是看到憲法兩字又無限遐想,認為北京終於透過承認憲法而承認中華民國了;民進黨方面低調,態度模糊; 學界則有人認為中方做了重大讓步、有人認為立場仍然僵硬絲毫不動、有人認為北京玩兩面手法、有人說這就是北京一貫的內外有別作風,還有人甚至判斷這是北京鷹派鴿派擺不平出現的現象。

眾說紛紜,看法南轅北轍,在美國智庫人士方面,卜睿哲和包道格看法正是對立的兩個典型。

卜睿哲曾公開說:「美國在歷次台灣總統大選從未保持緘默,都會直接或間接表達立場」,又曾說蔡英文若當選 「北京將面臨放下原則或任由兩岸關係惡化的選擇」。他和包道格是這幾年來最頻頻指導台灣,尤其是對民進黨兩岸政策態度,最不客氣的兩位智庫人士。在蔡英文訪美前夕兩人同樣強調蔡英文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將不可能在訪美期間順利過關;但是現在兩人對王毅的說法完全相反:

包道格說,他雖然無法斷定民、共之間已達成協議,但是至少北京已經默許蔡英文上月在接受專訪時「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政治基礎」的說法。他說,到目前為止王毅和中方其他發言人官員的說法,是在技巧性的處理「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

卜睿哲說,王毅的確沒有說到「九二共識」這幾個字,但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被當作是兩岸「政治基礎」的「核心」,而這也是九二共識的概念,所以王毅的說法中沒有太多新意。

眾說紛紜中,最有趣的是杭之和林中斌的說法。

林中斌調整了過去慣用的「北京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的說法,他現在認為中共講法像大有矛盾是因為採取了「戰略堅持,戰術靈活」策略的緣故;杭之則認為北京展現了「戰略立場堅定,戰術手段靈活」的手法,平情而論,杭之說,「你不能說這裡完全沒有善意。」

杭之、林中斌兩人區分了北京作法的戰略和戰術兩個層次而把其他人看到的矛盾化於一爐,杭之還肯定了其中有某種程度的善意,兩人跳脫了過去國內外政學界各種傳統說法,採取了一個全新的理解北京當前對台戰略的角度。

杭之、林中斌以戰略對北京對台新戰略的說法最好是稍加調整,因為有戰略則戰術應積極配合推動,但是一個中國原則和統一的實踐,在當前已經不被認定當務之急,而北京的對台政策將承擔在統一之外的新目標,或者是將為這幾年出台的大國戰略服務,這樣,可以進一步把他們兩人的說法再整理成三原則:

立場清晰堅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務實。

三原則的論述有四個主要基礎。先說其三:

一、兩岸分立的客觀現實,和北京的統一的主觀意願的落差在可見的未來仍將持續下去。

二、兩岸政權都必須各自維持台灣主權獨立和統一的立場才可能穩定各自國內的統治權或政治實力,因此改變立場的空間很小。

三、兩岸交流難以中斷,在現實條件上彼此須有一定善意,互相理解對方的立場才能建立順暢的往來秩序。

2000年之際我建議民進黨依據這三個基礎,在主權立場上應該放棄激進路線採取穩健台獨:

立場清晰堅定;態度善意(對北京);政策彈性務實。(《自由電子報—林濁水:台灣主權切勿自我模糊》)

到了2010年之後,東亞島鏈緊張持續上升,在形勢制約下,我認為美、中、日將以台灣為各方駁火角力的緩衝支點。(《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中日競飆戰機下的台灣角色》)

這一情勢的發展,使北京對台政策不能只有原有的單純統一立場,必須增加因應國際戰略的內容(《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反制美國,北京對台灣再平衡》)。這將使得「立場清晰堅定、態度善意(對台灣)、政策彈性務實。」三原則將同樣是北京最合宜的選擇。 這一來,東亞局勢的變化就成了北京當前構成對台新策略的最後一塊基石(《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馬習會中習近平的三層次三原則》) 。

北京新策略的三原則落在王毅事件上是:

立場清晰堅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立場的清晰表達。

態度善意—對台灣,在美國不提九二共識讓大家不致於下不了台。

政策彈性務實—在不提中華民國國號的前提下可以說出台灣有一部憲法這句話。

由此可見,多數人,有的人認為北京僵硬是因為只孤立地重視王毅講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句話的緣故;有人認為北京已經有重大讓步,是只孤立地重視到憲法這兩個字造成的;有人認為北京兩面手法,或有鷹派鴿派之爭是把北京的立場、善意、政策三様不同層次的作法擺在同一層次看待的結果。

掌握了三原則的觀點後回顧過去,可以這樣說,中國這一個和過去大家瞭解的不同的對台新戰略,至少在2010年前後已經醞釀;然後由馬習會正式啟動;到了王毅在美國的講話便為這一個戰略作進一步鋪陳。如今許多配合戰略的個別戰術猶待局勢有具體的變化時進一步具體化,因此最可能的是,北京台辦等涉台機關基本上仍在摸石子過河的階段;但是無論如何,新戰略方向已愈來愈清晰,而戰略戰術的架構終於也因王毅的演出而更加被察覺, 並認識到北京對台戰略服從中國在亞太的大國戰略,成了北京大國戰略的一環。(註1)註:1.這一個新的大戰略走下後對台灣的影響,史學家佛格森做了最大膽的推測,他認為有可能使兩岸關係走向真正的正常化。(《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北京重新定義兩岸深水區》)但是佛格森並沒有具體解釋什麼是兩岸關係真正的正常化。

【圖片為資料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