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兩岸要走向和解與永久和平,台灣政府絕對需要爭取大陸人民的認同與支持。沒有兩岸社會和解,兩岸政府很難推動政治和解;反過來說,兩岸社會能和解,兩岸的政治對抗自然會減緩。過去八年,儘管兩岸政府關係緩和,但是台灣人民認知的大陸政府敵意並沒有減少,是導致太陽花運動發生與馬政府後期兩岸關係停滯的重要背景;同樣的,面對台灣人認同與反對統一的台灣民眾比例迅速增加,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成效也遭受內部民意百般質疑。
其次,面對大陸國力的持續崛起與擴張,台灣更需要大陸人民的認同與支持,形成兩岸關係發展的正面力量,兩岸才不會在兩岸民族主義的激情茫然中走向對撞。兩岸關係不單純是國共內戰的本質或中共為了穩定政權的私心,還包括歷史、文化、血緣的情感,也代表刮除列強侵略中國最後印記、恢復民族尊嚴的重要指標,更存在經濟發展、內部穩定、國際合作的現實需求。這些原因都會造成大陸人民情緒受到驅動,而不自覺地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要求中共不能放棄統一、不能同意台獨。
對絕大多數大陸人民而言,他們無法抵抗中共的統治,也無法理解台灣過去六十六年發展的成就與困境,特別是大陸對台灣造成的國際孤立與軍事威脅,更無法理解台灣民主發展與台灣認同高漲的趨勢。其中很大的一個遺失環節是他們不得不接受中共的長期教育與意識形態,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因此,當大陸在對中華民國(台灣)所做的一切國際圍堵與軍事威脅,大陸人民幾乎視而不見或視為理所當然,這樣的心態導致兩岸人民情感與互信的極端落差。
兩岸人民承載的歷史記憶與發展經驗不一樣,大陸民眾長期接受一元化的教育與媒體資訊,導致兩岸人民的交流容易演變成相互謾罵,升高對立情緒。再者,大陸人民無法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中表述意見,台灣政府無法準確理解當前大陸的民意。第三,受限於兩岸政府往來的限制,台灣政府也難以與大陸人民進行直接溝通與交流。最後,目前兩岸媒體交流仍非常侷限,大陸政府還在過濾台灣現況與兩岸關係的資訊,導致大陸人民對台灣長期存在誤解與偏見。
這是台灣政府為難之處,但又是不得不面對的困境。台灣政府需要在整體國家利益與人民情感的基礎上,採取善意態度與立場的兩岸政策,直接訴諸大陸民意,讓大陸人民認同與支持台灣,而不是要求大陸政府對台灣強硬。只要能建立適當的情感基礎與合作目標,兩岸人民是有理性交流與合作空間。
大陸有些極端民族主義的發言,要求一定要武力統一台灣,但是大陸普遍民意並沒有要付出一切代價要求兩岸非統一不可。不過,大陸民眾目前無法接受法理台獨,會支持、甚至施壓大陸政府對台灣採取強硬做法。事實上,絕大部分大陸人民不支持武力急統與反對台灣急獨的立場,與85%的台灣民眾支持維持兩岸統獨現狀的立場是一致的。問題是,兩岸人民需要在兩岸政治現實的現狀中找到互動的情感與利益基礎。
進一步而言,大陸普遍民意仍以和平與發展為第一,希望維持兩岸與國際和平發展的環境,以大陸人民福祉與公平正義為優先,儘速改善政治貪腐、環境生態與貧富差距,也希望保障人權、自由與法治(rule of law),孕育中產階級與公民社會,推動民主憲政改革與中華文民的現代化。同時,大陸人民非常樂於見到兩岸在兩岸與國際議題的互惠合作。這些都是兩岸人民可以追求的共同目標與價值。
大陸社會愈來愈開放,愈來愈多大陸民眾可以透過網路接觸到世界不少訊息,不少人也可以到台灣進行觀光與交流,特別是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自己的主見。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對大陸政府對台政策形成相當程度的制約力量,這可以從大陸政府對(網路)民意的重視與回應可以得知。甚至,大陸民意已經直接影響到兩岸交流,例如部分被認為支持台獨的台灣商人或藝人便成為大陸人民對立情緒的受害者。兩岸需要和緩的社會氛圍,才能促進兩岸交流與保障兩岸交流權益。
台灣政府需要透過適當的方式與途徑與大陸人民進行積極溝通與交流,讓大陸民意扮演兩岸關係發展的正面力量。當然,我們希望兩岸人民都應該尊重與包容當前的兩岸政治現實與不同的國家認同。但是,兩岸人民有各自的政經與社會背景,未必能夠即刻調整對彼此的長期認知與成見。因此,台灣政府需要尋找兩岸人民互動的情感基礎與共同目標,才能獲得大陸人民的理性認同與支持,進而透過溝通與交流,促進兩岸社會與政治和解。
首先,台灣依照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兩岸政治現實,處理兩岸政治分歧與促進兩岸的國際合作。中華民國憲法兼具一中概念與台灣主體性,既連結兩岸歷史、疆域與未來,又體現台灣歷史、民主與人民總意志,可以作為兩岸互動與人民交流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應該定位為特殊的管轄境內與境外之關係,但是兩岸分立分治、對等而互不隸屬。在這項基礎上,兩岸政府應該以人民為本,以合作為目標,以和平為途徑,以民主為方式,處理兩岸關係。台灣政府可以倡議在兩岸人民共同權益保障與台灣已經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的共同議題與大陸進行合作。
其次,為了連結兩岸互動的紐帶與搭建兩岸人民的情感橋樑,台灣應該推動建構具有包容性的「華人」認同。台灣人、大陸人、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都是華人,以說明錯綜複雜的兩岸歷史、文化、血緣的情感連結,作為推動兩岸全方位合作與互惠交流的情感基礎。「華人」認同可以讓兩岸人民的歧見侷限在兩岸政治互動或政治整合層面,而不要陷入民族主義或認同情感的衝突。
第三,台灣新政府可以強調民主和平統一的兩岸關係發展原則,讓大陸政府的統一目標成為大陸人民要求民主化的合理訴求與策進動力。如果兩岸要統一,必須在大陸民主化與兩岸和平友善的環境之下,獲得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各自經由民主程序同意。台灣只與大陸的民選政府談判民主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只要大陸實施民主,兩岸便可以組成民主和平統一委員會,商議兩岸民主和平統一的內涵與方式,但最終都要尊重雙方的民主同意程序。
第四,建議台灣新政府以現代化中華文明與公民社會作為兩岸人民共同追求的價值與目標。兩岸統一必須對兩岸人民福祉、社會進步與文明現代化都有正面幫助,而不是強求威脅的結合或武力的統一。因此,基於兩岸同文共源的情感基礎與現實利益,兩岸政府應該透過交流合作,共同推動現代化的中華文明(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精神、生態文明等各類文明)與公民社會發展,達成兩岸人民互惠雙贏的結果。
除了政策宣示之外,具體作法上,台灣可以每年舉辦一次中華文明現代化論壇及兩岸公民社會論壇,邀請兩岸政府官員、學者專家、社會團體負責人、著名的華裔學者專家共襄盛舉。此外,新政府可以每一年發布中華文明現代化白皮書及兩岸公民社會發展白皮書,並且設立中華文明現代化及兩岸公民社會貢獻獎項。如果大陸願意合作,兩岸應該共同舉辦論壇、發布白皮書與頒布貢獻獎。
第四,台灣新政府可以靈活積極之方式,促進兩岸人民溝通與交流,維護大陸人民在兩岸交流中的權益與便利。建議陸委會增設處級單位「大陸人民處」,檢討與維護大陸人民在兩岸交流中的權益與便利,建立台灣政府與大陸人民的常規溝通與交流渠道,促進兩岸人民與社會溝通與交流,促進台灣政府與海外大陸人民之溝通與交流。同時,改革中央廣播電台成為多媒體、新媒體、開放性、整合性與合作性的華人媒體與資訊交流平台,促進兩岸與世界華人的溝通與交流。
此外,建議陸委會成立大陸人民專區網頁,提供大陸人民關於兩岸政策、規定與情勢說明,並接受大陸人民的諮詢、建議與投訴,邀請兩岸社會賢達擔任陸委會的兩岸人民交流顧問,成立微博帳號、微信公眾號、接受大陸媒體(包括新媒體)的訪問,推動兩岸媒體(包括新媒體)交流與開放,與兩岸新媒體合辦兩岸八方網民論壇討論兩岸人民關切的共同政策與議題,積極與大陸人民與公民團體對話,邀請台灣公民團體參與大陸公民團體進行網路對話,邀請大陸微博大戶(特別是年輕人)、公共知識份子與社會賢達到台灣交流,降低兩岸人民對抗情緒與誤解,強化兩岸人民的信任與友誼。
兩岸人民共源同文、沒有仇恨,只是因為六十多年歷史隔閡與不同發展經驗才造成彼此不同的認知與對立的觀點。台灣政府需要尋找兩岸人民互動的政治基礎、情感基礎、發展原則與共同目標,推動兩岸社會和解。台灣新政府可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為共同政治基礎,以華人認同為共同情感基礎,以兩岸民主和平統一為共同發展原則,以現代化中華文明與公民社會為共同目標與價值,靈活積極促進兩岸人民溝通與交流,團結大陸人民共同促進兩岸政治和解。
詳細論點可見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童振源主編、即將出版的《兩岸政策藍皮書》。
【附圖為2011年《富春山居圖》在台合璧 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