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陸養老市場雖大 十之八九在賠錢

中央社/ 2016.01.26 00:00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6日電)中國大陸60歲以上人口超過2億,許多台商對進軍大陸養老產業躍躍欲試。專業經理人則提出忠告,這個產業目前還很混沌,經營者必須資金夠充裕,等待回收期也可能長達數年。

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陸養老業已投入超過10年,始終處於虧損,18日以人民幣4.08億元賣出58.33%的股份。新的控股公司宜華健康表示,仍準備再虧3年。

近年兩岸與商業經營相關的論壇,少不了關於在大陸發展養老產業的願景。不過,正式投入大陸養老產業已6年的知心生活規劃管理公司總經理劉家珍告訴中央社記者,如果有什麼經營模式是有效或成功的,就不用年年談願景了。

劉家珍在2010年時研究過這個市場的收費,發現除了入會費外,養老社區每月收費應介於4000元到8000元(約新台幣2萬至4萬元)之間,這還是針對不需護理的健康老人。

他說,若低於4000元,企業經營困難,若超過8000元,目標客戶變少,而且這些人本來就住得很好,大可請兩名照顧者到家裡,現有養老服務吸引不了他們。

然而,當前在一線城市投入養老機構市場的業者,大都標榜中高端或高端,比如北京雙井恭和苑養老機構,每月收費9800元到3萬元不等。根據媒體報導,恭和苑的入住人數原本只有100床,在公司投資設立衛生服務中心後增為200床,但總床數有439床,入住率仍不到一半。

大陸市場充斥許多高價養老機構,原因之一是投入業者多為房地產開發商,用賣房子的思維經營養老機構。開發商原先是以養老之名方便向政府拿地,但房市不景氣讓他們近年思索認真投入養老市場。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總裁丁祖昱就寫過一篇「養老地產不好做」的文章,表示當前投入養老地產的十之八九在賠錢,原因包括養老產業是複合概念,整合資源難度大;社保政策不完善;需求龐大但和購買力不匹配,有養老地產條件的就是4個一線城市等。

曾經和上海第一家台資醫院禾新醫院合作規劃的劉家珍表示,養老社區的獲利曲線跟醫院很像,要超過7年才能有利潤,此後獲利也很穩定,不會快速成長。他預估,過去幾年合作的養老機構客戶,要到2018年才會獲利。

簡言之,經營養老機構是一門專業,在大陸早年只有公辦敬老院和福利院的背景下,台商的優勢就在於懂得提供好的服務及管理系統。

「養老院夥伴能夠像『同班同學』就成功了。」6日在兩岸經營者俱樂部論壇上,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侃侃而談養老機構的經營理念,除了融入孝道思想,方便家屬週末入住,也強調給長者表現舞台與成就感。目前蔡芳文擔任上海悅心健康公司顧問,這家公司正積極向養老產業布局。

台資企業太平洋森活執行長張君豪也告訴中央社記者,太平洋預備在安徽淮南投入與商場結合的飯店式管理養老機構,正與地方政府洽談。

對於前仆後繼的投入業者,劉家珍建議,除了口袋要深,地方關係要好,也可以先「挑難的做」,投入需要護理的老人及臨終關懷領域,因為這些人最有可能入住,收費高、市場競爭也比較小,但需要培育足夠多的護理人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