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立委大敗,立委只剩下史上最低的35席,大輸蔡英文300萬票的朱立倫黯然請辭黨主席。 選情全面崩盤,國民黨的檢討方式卻讓人不敢領教。落選立委砲轟黨務主管,黨務主管和中生代則是放炮主張交棒才能重生。沒有人檢討過去這8年,自己做錯了什麼? 另一方面,黨內不同勢力已經開始各擁其主。副總統吳敦義、前台中市長胡志強、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似乎都不排斥「承擔」中興大業。對比8年前民進黨敗選後,上下如喪考妣、無人敢自外於敗選責任的情況,兩黨的文化顯然有相當大的差異。國民黨要用這種模式改革、重生,恐怕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容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民黨8年所有做錯的事,選民用選票一次算清總帳。 施政上,馬政府做錯的事不少,隨便都可以舉出一堆的例子:多項競選承諾未能兌現,七輕、核四政策反覆,經濟表現不佳;兩岸關係雖然和緩,護照免簽國大增,但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愈來愈深,但多數人卻無法享受兩岸紅利;不斷的增設大學,導致學歷貶值,年輕人起薪低、失業問題嚴重;房價上漲,分配出問題。 在黨務上,馬英九為了避免黨內的掣肘,有意弱化國民黨的組織。中常委由原本中央委員選舉,改為黨員直選,中常委的素質、份量大幅滑落,成為有錢或有閒人的遊戲。另一方面,中常會由事前參與政府決策,變成僅事後告知,中常委淪為雞肋、黨內民主的裝飾,不少資深立委紛紛退出。選上的中常委也沒什麼事可幹,只好整天遊走兩岸,徒增人民的反感。 在人才培養上,馬英九更幾乎是交了白卷。幾次選舉都用拉伕、墊檔的心態,臨時提名一些學者、年輕人充數,卻沒有一個真的留在地方生根。不培養新人的結果,檯面上幾乎都是從政10幾、20年老面孔,國民黨給人的印象當然是老態龍鍾。而馬英九在黨、府身邊的幾個年輕人,不斷被要求扮演炮手、攻擊在野黨的角色,個個都被網民罵翻,折損殆盡,最後只能躲在總統府裡,發發新聞稿而已。 在兩岸方面,標舉「不統、不獨、不武」的馬英九內外採用兩手策略。面對大陸,高舉「九二共識」為護身符。面對台灣民眾,則幾乎完全放棄國民黨傳統的論述,改貼著綠營的思維走,言必稱蔣渭水,而很少談國民黨過去標舉的羅福星;跟著拜八田與一,幾乎沒有提過國民黨總裁蔣介石。 馬英九對內放棄論述,結果和民進黨一同養成了大批「天然獨」的年輕選民,回過頭來反對馬英九說不清楚的大陸政策。雖然創造了8年的和平,但支持台獨的比例也創歷史新高。 過去8年,馬英九對國民黨其實沒有太多的改革,以外省人為主的黃復興黨部,一直都是馬英九在黨內的鐵衛軍。從2013年的馬王政爭、2014年丁守中市長初選敗給連勝文,到2015年換柱引發的大反彈,都看得到黃復興的角色。明明立法院長王金平和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背景、作為都接近,但聽話的曾永權是好人,而王金平就是十惡不赦的黑金代表。 朱立倫在敗選感言中說要「谷底扎根、仰望天空」。事到如今,如果國民黨還覺得只要改革、年輕化、深耕基層就可以重返執政,恐怕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檢討的也太膚淺了。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馬英九,長達20多年的執政,台灣建立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往獨的方向傾斜,選民結構已經產生重大的轉變。各項民調大概都一致顯示,有超過6成以上的民眾反對終極統一,而廣泛支持獨立的已經達到5成;選民結構跟8年前馬英九剛上任時,已經大不相同。原本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在這幾年的修正之後,已經從原本光譜的極端,站到選民結構更靠的中間位置;而原本站在政治光譜中間的國民黨,因為選民結構的變化,已經被擠到光譜的另一邊。 除非兩岸關係有重大的變化,大到足以衝破目前的選民結構,產生新的政治光譜。不然以國民黨目前的政治主張,是絕對不可能在未來的選舉中贏得多數的。下次大選是2020年,這次選前國民黨高舉的「九二共識」,也不可能在香港會談的28年之後,還能說服台灣民眾。國民黨現在有人提出的年輕化等改革,當然應該要做。但除非重新檢討政治主張,大膽往光譜的中間移動,建立另外一套新的兩岸論述,不然永無重新執政的可能,除非民進黨再出現阿扁時期的貪腐結構。 最近這幾天,國民黨內出現「防洪」的聲音,擔心如果洪秀柱當選國民黨主席,會讓國民黨「黃復興化」,導致基本盤的萎縮,乃至泡沫。這樣的想法,仍然不脫把問題歸咎於單一個人、單一事件的檢討層次。其實問題應該反過來看,國民黨如果沒有辦法「去黃復興化」,重新定義黨的歷史傳承,澈澈底底的本土化,最後不管誰當黨主席,結果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圖片來源: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