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馬習會紫光事件同時併發,經濟讓利政治逼談路線大逆轉?兩岸關係進入亂流區?(上)

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 2016.01.04 00:00
2015年歲末北京向台灣丟來兩大突擊,一個馬習會,一個紫光鯨吞台灣IC產業。兩大突擊,在台灣民眾感受上,氣氛迥然對立,一個展現出來的善意令馬總統到現在還飄飄然,餘醺猶烈;一個超級凶險,眾人都為台灣未來的經濟捏一把冷汗。 然而眾家固然議論紛紛,卻都沒有人注意到,兩個事件,矛盾的經濟關係凶險,政治關係善意的並存其實和長期以來,眾人信以為真的中國戰略,也就是以經濟對台灣讓利,逼迫台灣走上政治談判的深水區的戰略完全背道而馳。 2008年痛批民進黨鎖國的國民黨上台執政,在政治上採取「兩岸關係優先於國際外交」的親中路線,政治上採取「站在中國大巨人肩膀上」的依賴路線,舖設了可以和北京後來「經濟讓利,政治逼入深水區 」路線對接的戰略。 雖然「以商圍政、以通促統、以民逼官」是早在江澤民時代就訂下的對臺大政方針,但是中國讓利說要到ECFA談判時才正式提出。 由於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目的在使雙方比較利益優勢的產業能到對方開拓更大的市場,而這當然就意味著弱勢產業會蒙受重大衝擊,因此,民進黨基於保護弱勢產業的立場,直到ECFA早收清單底定前堅決反對ECFA談判,認為簽了ECFA,「真正得利的只有大財團、大企業,受害的卻是受薪階級、勞工及農民 」。 針對自由貿易協定這樣的本質,2010年2月12日,胡錦濤視察福建漳州時說:「在商談過程中,我們會充份考慮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農民兄弟的利益,把這件事情做好。」接著在人大召開前夕,溫家寶上網po文,強調兩岸商簽經濟協議時,「大陸將充份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利益。大陸可以讓利。」(註1) 此後在兩岸經貿關係上,中國對台灣經濟讓利便成了普遍的看法。 2010年6月,ECFA第三次協商談成,確定兩岸早收清單,主要內容是,中國對台開放降稅商品達539項,遠高於台灣對中國大陸降稅的267項,而台灣17項敏感傳統產業未列入對岸早收清單。於是國民黨政府大力宣傳,協議有助於台灣對中國貿易順差的成長。民進黨則承認這是「讓利清單」,但是説「令人憂慮,為什麼大陸要讓利那麼多?其中的背景、成因,以及大陸對台灣的期待是什麼?政府都應說明清楚。」這樣,北京以經濟對台灣讓利,逼台灣走上政治談判的深水區的策略就等於經過紅藍綠三方共同確認了。 台美斷交後,中國認為兩岸統一指日可待(註2),但是北京在1996飛彈試射風波後,冷靜下來,不急著促統。2000陳水扁執政,北京明確定調,反獨優先於促統。2004胡錦濤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在「兩岸尚未統一,但同屬於一個中國的現實並未改變」的認定下,一方面把統一目標擺在未來;另一方原則把對台政策重點擺在經貿交流務實統戰上面,於是先有水果零關稅等的片面措施,接著在馬總統上台後,恢復兩會交流,進行一連串的經貿協商,北京維持反獨優先於促統的策略不急著政治談判。這時反而是馬總統汲汲於簽訂政治性的和平協議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2009馬總統發現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和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沒有那麼簡單而打退堂鼓之後,北京也沒有催促的意味。等到習近平上台,被認為實踐北京「讓利」的三通協議和ECFA早收清單都已經上路一段時間,依馬英九總統強調,兩岸已經簽署了18項協議(註3),兩岸已經進入所謂「後ECFA」時期(註4)。這時既然雙方協議簽署順利,北京讓利已多,習近平認為兩岸關係就應該由「政經分離」進入「由經入政」階段,走進交流的「深水區」。 2013 年習近平6月在印尼會見蕭萬長,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2014年秋,北京加強促談力度,只強調一中框架,正式收起九二共識不提,以至於急壞了馬政府,頻頻要求北京重提九二共識。可是仍受太陽花運動衝擊,國民黨九合一選情空前惡化,北京才又突然重彈九二共識舊調。 馬習會在眾人包括夏立言都質疑它的可能性時突然發生,而且居然承諾以不提像和平協議等2014年之中北京提出的雙方要進入深水區的一些內容為前提,習近平甚至向台灣陸委會承諾不在開場白中當面說到會令馬會被台灣社會強烈批判的一中原則,以2014的標準檢驗,形同「 退出深水區」不再堅持「由經入政」,令所有的兩岸問題專家全跌破眼鏡,變化如此劇烈,如今專家的定論是北京為了因應南海的緊張局勢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突然爆發出來的中國「讓利」的紅利分配問題也使北京以經促統的憑藉失去合理性的力道。 既然北京讓利已多,是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堅持由經入政的基礎,那麼,太陽花運動和九合一爆發兩大親中家族挫敗的衝擊,也讓北京發現對自己所想像的對台讓利政策出了大問題,認為所讓的紅利,被涉台系統勾結台灣買辦中飽,以至於紅利不及於中小企業、中產階級和中南部農民,造成台灣民眾強烈不滿,甚至演變出「反中國」的情緒,為了這一點,習近平指責他過去所用方法、策略和對象「完全錯誤」,據說習近平還點名陳雲林嚴厲檢討,接著,我們看到兩岸買辦家族在北京官方眼中行情驟然崩跌。 既然對普遍民眾,北京讓利效果並沒有出現,那麽「經濟讓利,政治逼入深水區 」路線也等於失去依據,沒有理由再咄咄逼台由經入政,這應該也是觀察馬習會北京一些作法的一個背景。 但是如果我們從北京整頓涉台機構,指責涉台機構的方法、策略和對象「完全錯誤」,而認定「讓利」的確是北京對台經貿政策的重中之重的話,那麼遇到突兀地爆出令台灣社會嘩然的紫光事件,無疑的就只有傻眼的份。 馬習會、習近平整頓涉台機構、紫光三個大事件湊在一起, 其間邏輯處處矛盾,理路難以釐清,可見得,現在兩岸關係簡直既不是走到深水區,也不是退回到淺水區,而是被捲進亂流區了。 現象這樣詭異難解,要怎樣耙梳出一個來龍去脈,一定得費功夫。當前,且擱下對過去的因果追蹤,依據東亞格局和兩岸政經情勢,先大膽的預估: 此後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不管紫光事件怎樣落幕,兩岸關係很可能性將處在經濟關係愈來愈緊張而北京在政治上對台灣又持續放寬的態勢,無論如何,未來情勢發展將會和過去8年來紅藍綠共同定調的中國經濟讓利政治逼台灣入深水區的認識完全背道而馳。 註1:可見所謂三中一青的三中問題,這時溫家寶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了。這其實也卑之無甚高論,三中問題本是經濟全球化之後較先進國家必然遇到的問題。 註2:以務實著名的鄧小平認為80年代可以解決台灣問題。 註3:馬習中,馬總統說,7年多來,兩岸簽訂了23項協議。 註4:這說法通行,但未免誇張,因為在早收清單確立之後,無貨貿尤其是服貿談判都遲滯不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