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減少腸造口便袋滲漏 護理創意巧思獲銅塔獎肯定

台灣好新聞/ 2015.12.28 00:00
記者官小艇/嘉義報導

腸造口為腸道發生癌症、憩室炎或肛門廔管時,醫師為了治療所需而將排便的出口改道於腹部。不過也經常因便袋滲漏問題造成病患皮膚潰瘍。大林慈濟醫院護理師發揮巧思,從實際照護病患過程中不斷改良設計,製作花費不到50元的加長型便袋供病人使用,不僅減少滲漏,同時一年省下十幾萬醫療費用,得到病患及家屬好評,更榮獲經濟部工業局第28屆全國團結競賽銅塔獎肯定。

9B病房護理長陳靜享說,腸造口為腸道疾病時,醫師因治療所需,藉由外科改道手術將自身腸子拉出縫到腹部皮膚表面上作為排泄物的出口,也稱為人工肛門。因為腸造口無括約肌,無法自主控制排便,故必需在造口外面貼上便袋隨時收集糞便和腸氣。腸造口便袋滲漏造成周圍皮膚破損,是患者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症狀包括皮膚出現紅斑,如果皮膚狀況惡化,皮膚會出現表皮損傷及滲液流出,再惡化會發生浸潤或潰瘍,病人會感到非常疼痛。

圖說:減少腸造口便袋滲漏 護理創意巧思獲銅塔獎肯定,左起為王金敏護理師、護理長陳靜享、副護理長劉盈君 。

陳靜享表示,手術後腸造口評估是護理造口病人最重要的一部分,包含造口外觀、顏色、大小、位置、造口黏膜、口徑大小、黏膜顏色、黏膜濕潤、縫線狀況、造口開口方向及是否有支撐棒等;造口袋的選擇會依據造口評估後、病人或家屬支持的態度及病人的經濟狀況,協助病人選擇當時最適合病人之造口器材。

身為造口護理師除了專業知識的汲取,愛心更是重要的元素。擔任設計加長型便袋的造口護理師王金敏及副護理長劉盈君,透過單位內部同仁集思廣益,從實際護理同仁照護腸造口的病人去發現問題,進而找出因腸造口本身的形狀、大便量多等狀況,使得便袋出現滲漏,甚至在半夜還曾發生糞便量過多而爆袋,讓病人及家屬手忙腳亂。因此,她們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著手改良成加長型便袋,後續更製作模型腸造口道具做內部教育訓練,讓新進人員可以藉由模擬不斷練習,協助病人更換便袋時更得心應手。

陳靜享指出,臨床上這類病人的心理受創很深,病人除了面對疾病得治療過程,還要擔心造口的護理,尤其是黏貼袋發生滲漏時,髒及惡臭味是病人最怕,也無法走出家門的主因,所以住院期間,造口護理師的愛心及耐心,並正確教導主要照顧者學會黏貼袋技巧,能夠建立主要照顧者黏貼造口袋的信心,使得返家後的調適路程將可縮短,病人可以快速恢復原有的生活作息,甚至重返職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