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創新腸造口便袋 減少滲漏皮膚不潰瘍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惠姍/台北報導 2015.12.28 00:00

罹患腸癌的患者,裝上人工肛門後,因為沒有括約肌控制排便,因此必須貼上的便袋收集糞便。一旦便袋滲漏,惡化成浸潤或潰瘍,患者不僅要忍受生理上的疼痛,同時也會造成心理的創傷。所幸,醫院的護理師發揮巧思,製作加長型便袋供病人使用,不僅減少滲漏,得到病患及家屬好評。

腸造口患者,一旦便袋滲漏,惡化成浸潤或潰瘍,要忍受生理上的疼痛。

腸造口便袋滲漏 為患者常見問題

大林慈濟醫院護理長陳靜享表示,當腸道發生癌症、憩室炎或肛門廔管,無法正常使用肛門排便時,就必須以人工手術的方式,將由原本的肛門改放在腹部上,由另一個出口排泄每日產生的糞便,這種人工的造口就是「人工肛門」,亦稱為「腸造口」。

由於人工肛門因沒有直腸感覺神經及括約肌,無法控制排便,通常糞便會不自主的流出,因此必需在造口外面,貼上便袋隨時收集糞便和腸氣。而腸造口便袋滲漏是患者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便袋滲漏常造成腹部周圍皮膚破損,症狀包括皮膚出現紅斑,若皮膚狀況惡化,還會出現表皮損傷及流出滲液,形成浸潤或潰瘍,患者將會非常疼痛。

手術後腸造口評估是護理造口病人最重要的一部分,協助病人選擇當時最適合病人之造口器材。

加長型便袋造口 減少滲漏獲得好評

陳靜享護理長指出,手術後腸造口評估是護理造口病人最重要的一部分,包含造口外觀、顏色、大小、位置、造口黏膜、口徑大小、黏膜顏色、黏膜濕潤、縫線狀況、造口開口方向及是否有支撐棒等;造口袋的選擇會依據造口評估後、病人或家屬支持的態度及病人的經濟狀況,協助病人選擇當時最適合病人之造口器材。

大林慈濟醫院護理師王金敏及副護理長劉盈君表示,照護腸造口病人的護理同仁發現,腸造口本身的形狀、大便量多等狀況,使便袋出現滲漏,甚至在半夜還曾發生糞便量過多而爆袋,讓病人及家屬手忙腳亂。因而從實際經驗中不斷改良設計,設計出製作花費不到50元的加長型便袋的造口,不僅讓減少滲漏,同時還能一年省下十幾萬醫療費用,得到病患及家屬好評,更榮獲經濟部工業局第28屆全國團結競賽銅塔獎肯定。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3376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