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國會改革,怎麼改?(中)不協商可以嗎?

美麗島電子報/單厚之 2015.12.25 00:00
在各方批評者眾口鑠金之下,朝野協商制度已經成為「黑箱」、利益交換的代名詞,成為國會問題的替罪羔羊。無論藍綠,國會改革的主張都衝著朝野協商而來,似乎只要廢了朝野協商,所有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 講到朝野協商之惡,很多人都會直接聯想到王金平和柯建銘。但朝野協商制度,並非在王、柯兩人手上建立。 在立委全面改選之前,民進黨立委人數非常的少,面對解嚴後種種不合理的制度,衝撞和肢體衝突,幾乎是唯一和國民黨對抗的武器。一直到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前,立法院還經常是休會前朝野大打一架,在混亂中通過總預算和清倉法案。 但民進黨的抗爭、杯葛不會只有在會期末才出現,國民黨也不可能每天都靠打架維持立法院的運作,所以就必須要和民進黨協商,做適度的退讓,讓議事能夠運作。 包括朝野協商在內,立法院的很多事情,都有歷史源由和時代背景。在民國八十年代,立委經常藉由程序發言、權益問題,來發表自己對時政的意見,爭取媒體曝光的機會,但也連帶造成院會的進行經常被打斷。於是立法院就有了「國是論壇」的設計,讓立委在開會前先講個夠,同時也取消了程序問題和權宜問題,以利議事順暢。 當時的「國是論壇」,是立委塑造知名度的重要舞台,只要對時事有獨到的看法、邏輯清楚、口才便給,掌握好這短短三分鐘的發言時間,很容易就能變成全國知名的政治明星。那時國是論壇一籤難求,不分區立委抽到的籤,還得讓給區域立委上台表現。但隨著時間和政治大環境的變遷,媒體對於政治口水越來越沒興趣,國是論壇從每週兩次,技術性的減為每週一次,但還是常常登記不滿,黨團還得還得動員不分區立委去墊檔。 隨著網路時代的發達,如今立委的最愛變成是臨時提案,一週只有一次的機會,一分鐘的時間,內容也多半是地方性的事務或選民服務事項。立委不再透過媒體宣傳,自己放上網路、做成光碟,直接告訴地方的選民,自己為鄉里爭取了多少預算、建設、福利。 朝野協商行之多年,但「黨團協商」正式入法,是到民國88年,劉松藩擔任立法院長的末期。劉松藩受的是日本教育,這樣的設計,也是受到日本政治的影響,只要各派系(閥)能夠達成共識,甚至是分配、分贓,法案就能順利通過。但問題是,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的派系,都和日本的派閥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根本沒有共同分贓的條件。這套制度先天的設想,就和台灣的政治現實有落差。 完成「國會五法」的立法後不久,劉松藩爭取立法院長連任敗給王金平,劉松藩替自己設計的這套「衣服」,就穿到王金平的身上。 所有的政論節目、新聞、名嘴,都不斷灌輸一個概念,朝野協商是個黑箱、分贓、利益橫流的地方。大家關起門來,上下其手,把民意、黨意都擺在一邊(就像會計法九十九條之一的例子)。 如果朝野真能各取所需,應該一片祥和才對,那還吵什麼? 1999年1月制訂的國會五法,至今已經16個年頭。我們回頭看看立法院這段期間的運作,比較順暢的,大概只有十年。主要的是民進黨執政八年,還有馬英九剛上任後的蜜月期,大約到2010年ECFA通過為止。 民進黨執政八年,議事運作之所以相對順暢,是因為民進黨是執政黨,沒有動輒杯葛、霸佔主席台的理由;同時也希望透過協商、退讓,換取國民黨接受行政部門的政策,以免阻礙施政。另一方面,國民黨是國會多數黨,要避免外界對國會效率不彰的指責。以人和著稱的王金平,也相當程度的發揮影響力,降低了無黨團結聯盟和親民黨團可能的杯葛與不滿。 在各方都沒有杯葛的理由與條件的情況下,雖然國會曾經因為停建核四和行政院打過憲法官司,並且獲勝。但整體而言,這段時間的運作還相對順暢。2008年,民進黨立委選舉大敗,席次剩下不到1/4,根本沒有杯葛的正當性,直到美牛案出現之前,民進黨也沒有太大的杯葛動作。 但在2010年ECFA通過之後,朝野協商就幾乎沒有達成過什麼偉大的共識了。雖然協商持續都在進行,但重大法案幾乎都沒有辦法達成共識,幾乎只剩下預算協商、排定議程的功能而已。(其中比較特殊的是二代健保和證所稅,財政部和衛生署、金管會和財政部之間,對於法案的意見都不一致,就送到立法院來審;最後雖然獲得折衝,但基本上不是朝野達成共識。) 立法院有113席立委、8個委員會。但以第八屆而言,台聯、親民黨都只有2~3席立委,不可能在每個委員會都有立委、都有表決權。但小黨只要在院會逐條發言、逐條要求表決,就足以讓朝野各黨昏倒了。 民國84年,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立法的過程,民進黨僅靠逐條發言杯葛,在沒有肢體衝突的情況下,就讓該法案歷經五天的院會,連續審查26小時,表決393次才完成立法。過程中,民進黨只留下黨團三長顧場,而國民黨卻全程維持過半的重兵。99年6月,國民黨仍佔有立法院超過2/3以上席次,在民進黨的杯葛下,國營事業預算表決18小時、303次。 為了避免小黨因為無法參與委員會表達意見,而杯葛院會的進行,王金平擔任院長期間,朝野協商的確是讓小黨有不成比例的影響力。無論是過去的無黨團結聯盟,或是這會期台聯在廣電三法、陸生納入健保的杯葛,都是很明確的例子。 現在高喊錄音、錄影的人,都是站在國民黨執政的前題下看問題,基本上是寧可破局,也要透明。但現在的實務上,因為有台聯、親民黨的參與協商,已經是有點透明、天天破局,協商幾乎是一事無成。 雖然外界都認定朝野協商是黑箱、利益交換,但朝野意見南轅北轍、毫無共同的利益,沒有交換的條件,才是今天立法院效率不彰、一事無成的主因。 明年看起來民進黨的確很有可能拿到立院過半席次,那些天天喊著協商要透明、公開的民進黨立委,看看有沒有一個願意擔任黨鞭。即便民進黨拿到60、70席,只要新黨過了5%,邱毅一個人坐在議場裡,就可以拖死你民進黨所有的立委,天天從早表決到晚,讓民進黨乖乖投降,跟他一個人協商。 理想跟吹牛聽起來都很美好,能不能實現,兩個月後就知道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