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奇美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手術室 病人、醫院、醫護團隊三贏

大成報/于郁金/連凱斐 2015.12.06 00:00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手術室是醫療環境中最具高專業與高風險的部門,病人手術過程必須仰賴醫療團隊間的合作,落實病人辨識及手術部位標記,甚至手術後傷口感染之預防等,避免醫療疏失的發生,讓病人與家屬安心。

醫策會依據美國評鑑聯合會(TJC)之年度目標及作法,訂定出我國醫院病人安全目標、策略、原則與做法,103至104年病人安全目標共有8項,其中「提升手術安全」為目標之一,更突顯出手術病人安全的重要性。

利用資訊科技促進手術病人安全,建構「智慧手術室」是現代醫療之趨勢,讓病人自接受手術安排開始至完成手術,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目標,落實手術病人安全,並促進醫療團隊工作效能。

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手術室,在手術室房間內同步建置大型電腦螢幕,提供醫療團隊術中可以清楚判讀影像檢查,並線上紀錄病人手術過程,自病人進入醫院時開始啟動共分為三期:

手術準備期:病人至「住院組報到」起,醫療團隊即可從資訊系統上得知病人住院訊息,手術室依手術排程,利用以病人為中心之「訊息即時通(L2T)」系統,可同步通知病房(準備病人)、輸送組(接病人)及供應室(準備器械),各單位依據接收訊息後作病人與各項業務之準備,以確保手術病人與器械醫材之正確,避免因口頭溝通錯誤而造成手術之延遲。

手術期:病人進入手術等候室,除與病人共同核對手術相關訊息,並以病人配戴手圈之「條碼」再次辨識病人,確保手術病人正確;進入手術室內,手術開始前之靜止期醫療團隊利用大型電腦螢幕上顯示之病人資料,共同核對病人手術部位、名稱與器械醫材等正確,確保病人手術安全。

手術中「預防性抗生素注射之提醒」,劃刀後在資訊系統即開始計算時間,於規定之時間內電腦大螢幕自動出現提示畫面及聲音,提醒醫療團隊預防抗生素注射時間,以達到抗生素追加之正確時機,降低病人手術後感染之風險。

手術中「病理組織安全」採集時,利用電腦大螢幕上之病人資訊,醫師與護理師共同核對病理組織名稱及件數,確認後,列印條碼貼於病理組織上,封存時掃描病理組織上條碼帶入系統中,存放於24小時錄影及門禁監控之病理組織室,送檢時,以電腦點選後,由專人負責運送,並可隨時查詢病理組織送檢之動態,做到病理組織安全滴水不漏。

手術後:「手術護理紀錄系統」如術後管路之置放與傷口狀態之紀錄可自動連結於病房護理記錄,正確傳達至下個單位,讓護理師可以持續追蹤,確保交班資訊之正確;「手術室病人動態」可自動連結至病人家屬休息區之電腦螢幕,讓在手術室外等待的病人家屬安心。

奇美醫學中心開刀房副護理長謝美鑾表示,運用資訊科技傳送手術病人訊息,於手術過程中除確保病人安全外,同時落實交班之重要性,「智慧手術室」真正達到了病人、醫院及醫護團隊三贏的終極目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