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高志明:台鮮奶標示不一 消費者霧煞煞

中央社/ 2015.11.23 00:00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3日電)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今天提出「正視台灣基層困境」系列二PO文,他以「台灣鮮奶標示認知不一,消費者霧煞煞」「酪農戶」怎麼辦?為題呼籲政府、參選人重視食安議題。

高志明表示,目前,雖然政府對「奶製品的分類」,如: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等,皆非常明確;很好!但是在國內市場鮮奶(乳)標示的有效期限,差異卻非常之大,從標示12天~75天,皆同時存在,令消費者霧煞煞。

他解釋,國內廠商鮮乳都標示12~15天;自美國進口鮮奶標示70天、自紐西蘭進口鮮奶標示75天、自澳洲進口鮮奶標示45天;相信所有產品都是依目前法律規章誠實標示。但此著實困擾所有「台灣奶品廠、及酪農戶」,不知未來應該何去何從?

此外,與美國、紐西蘭、澳洲酪農戶相比,台灣酪農戶土地面積小、飼養頭數少,農場土地價格高;當然「生乳」成本高;其優勢僅剩「新鮮」、及「碳足跡」二項。若政府、專家學者、消費者,皆不重視、僅以經濟因素考量的話,也應儘早、明確告知「乳品廠」、與「酪農戶」:不要盲目擴充加工規模、不要再增加飼養太多的乳牛。

他表示,美國、澳洲、紐西蘭三個國家,在亞洲的乳品市場,有其絕對的優勢,加上在國際政壇上,我國政府處於無奈地弱勢,真要強勢嚴格規範鮮奶標示,可能有其困難;縱使台灣酪農戶比外國酪農認真聰明,但也處於生產成本的相對弱勢;在台灣基層農民、農業,面臨此種「進退兩難」困境情況下,政府政策、對策是什麼?將是無法迴避的重擔。

他指出,每年夏天,台灣生乳產量不足,各大通路賣場,都必須要購買進口鮮奶供應,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確實無奈!與歐美生產大國比較,台灣整體生乳產量不多,又遭逢每年「季節性的供需嚴重不平衡」;若通路賣場真要幫忙酪農戶,想不進口鮮奶,也必有其困難。

高志明說,他所揭露的相關訊息,就是「台灣基層困境」;呼籲各黨總統參選人、立委候選人,應該正視。

他建議重新檢視、重新定義「鮮奶」,是必要的開始。否則,大企業可能「到國外養牛‧再進口鮮奶」,而酪農戶卻只好「離農牧‧遠牛隻」,無奈自求多福;此絕非台灣之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