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鑽研9年 破解紅藜殼苦味

中央社/ 2015.11.21 00:00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1日電)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系教授蔡碧仁鑽研了9年,終於破解去除紅藜殼苦味的方法,不但可讓紅藜食品保留殼的養份,且可讓每年百餘噸的紅藜殼不再成堆肥。

紅藜的超高營養成分,自從9年前由蔡碧仁首先發現後,馬上引起食品界高度重視,加上它的近親—中南美洲的藜麥,經美國太空總署加持,譽之為「人類在太空中最佳的維生食物」,紅藜的身價由1公斤新台幣100多元躍漲到千元以上,許多的紅藜食品不斷被開發。

不過,因紅藜殼有苦味,紅藜製成食品都將殼去除,蔡碧仁表示,造成每百有百餘噸的紅藜殼被當成堆肥,然而,紅藜殼擁有高量的機能性成分,他9年來鑽研如何去除紅藜殼的苦味,最近終於找到破解密碼。

蔡碧仁表示,利用溫度、濕度的控制,以及加工的處理,可以大幅消除紅藜外殼那令人掩口卻步,具刺激性的強烈苦味,這項研究,最困難之處,在於去苦過程中,既要保持住紅藜的豔紅色素,又要完整保留住外殼原有的機能性成分。

目前,蔡碧仁已利用帶殼紅藜開發出麵條、饅頭、餅乾、鳳梨酥、飲料及果凍等食品。

蔡碧仁表示,這項技術突破,除了讓紅藜能被充分利用,不致糟蹋浪費,可增加農民收益外,並對國人健康的提升提供巨大的貢獻,這項技術目前正尋求技術轉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