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史上最繞口的袖珍小國【列支敦士登】

滔客/ 2015.10.29 00:00
列支敦士登(Lichtenstein)國家名字譯為閃亮的石頭,是中歐最唯美的世外桃源,它是隱身在群山秀麗的山群間小國,因印製郵票成為世界前三個富裕的國家,治安好到夜不閉戶,還是全球的避稅天堂!

▲列支敦士登是歐洲富有的皇室之一,家族不靠國家養且每年還固定納稅給政府

(圖片來源:Liechtenstein Tourism)

曾在2015年4月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展示王室之百餘件藝術精品,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Raphael)、巴洛克藝術巨匠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英王查理一世宮廷首席畫家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以及荷蘭黃金時期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等藝術大師作品。

▲故宮在2015年4月-8月期間展出的「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展覽之前,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沒聽過這個國家,甚至覺得繞舌記不起全名。透過故宮的瑰寶展讓更多民眾認識西洋藝術史之外,而列支敦士登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列支敦士登西格萊茵河與瑞士為鄰,翻過東邊山區則是奧地利國土。(圖片來源:Liechtenstein Tourism)

特色1: 靠著製造郵票舉世聞名

從前列支敦士登就靠著發行郵票維持國本,至今發行的郵票仍舉世聞名,來到這裡千萬別錯過了在首都瓦都茲的郵票博物館,兼具藝術性及收藏價值,是集郵民們不可錯過的朝聖地。

郵票博物館(Briefmarkenmuseum)郵票已成為列支敦士登的代名詞,來到首都瓦都茲(Vaduz),必定參觀的就是郵票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1930年,因為製造嚴謹、設計具有西歐藝術色彩,使得從這兒發行的郵票成為國際集郵者的最愛,成為列支敦士登主要收入來源。

▲到了郵票王國,不妨寄張明信片給自己當作紀念。

在此除了展示從奧匈帝國到19世紀初建國的郵票外,依年代劃分的西洋藝術風格、切合時事的主題郵票,博物館還陳列了郵票製造過程、早期販賣郵票的機器、郵差的裝備、服裝依年代的變化.......等等,到這兒千萬別忘了寄出一張明信片,將蓋有郵票王國的郵戳作為珍藏。

▲郵票博物館陳列早期郵差的裝備。

特色2: 富有的袖珍國

位於瑞士、奧地利交界的小國,整個國家面積不到台北市2/3,但是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卻名列世界前三名。在世人的觀念裡,瑞士是度假、滑雪勝地,而列支敦士登則是瑞士人的度假勝地! 政府規劃了完善健行路線、高山滑雪外,還有著名的越野滑雪等等的冬季活動。

▲坐落阿爾卑斯山脈群中,許多遊客為了登山、健行路線、冬季滑雪慕名而來

(圖片來源:Liechtenstein Tourism)

國家博物館 (Landesmuseum)

參觀國家博物館是充分了解一個新國家的最佳方法,這兒共有7個展廳,從考古遺址、歷史文物、中世紀的貨幣、武器、建築形態、人民的傳統服飾、休閒娛樂等各種生活行態到人文歷史的介紹,讓遊客對這個國家有全面性的了解。

特色3: 住在城堡裡的皇室家族

大部分的歐洲國家,城堡以最為展示博物館用途,但在某些歐洲國家,國家首領還是住在山上的城堡區裡,「瓦都茲城堡(Schloss Vaduz)」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徵,也是大公國一家人迄今居住的地方,所以不開放給民眾參觀。城堡位於瓦都茲的最高處,一路往上的小小山丘上都是公寓式建築,雖 然外表看起來像是乾淨的公寓大樓,但這裡可價值連城的富人區。

▲瓦都茲城堡位於山丘上,高高在上的供民眾景仰。

(圖片來源:Liechtenstein Tourism)

國家一點靈列茲敦士登位於瑞士、德國、奧地利邊境,官方語言為德語,使用歐元貨幣。邊境沒有海關,若想要在護照上印有Liechtenstein的入境章,可以到遊客中心花錢請櫃檯人員幫忙蓋印,雖沒有實質上的效力,但是個難得的紀念!

▲護照上的Lichtenstein紀念郵戳。

位於瓦都茲的遊客中心服務非常完善,服務人員精通英、德、法等多國語言,無論是想要蒐集登山、滑雪的行程,可來這兒一網打盡。另外,中心還販賣入境章、郵票、明信片等等紀念品,一生中難得來訪的旅客,可以在此蓋入境章、寄張明信片,成為永久的回憶。

▲北邊的大公酒莊提供免費品酒,離開前可買瓶不外銷的葡萄酒做紀念(圖片來源:Liechtenstein Tourism)

大公酒莊(Fürstliche Hofkellerei)除了登山健行,酒莊品酒是列支敦士登主要的休閒活動。位於瓦都茲北邊郊區的大公酒莊占地4公頃,提供散客免費品酒,無論是白酒或紅酒,質地精緻且香氣濃郁,還帶點歐洲貴族的貴氣!因葡萄產量有限,葡萄酒並不外銷,若有機會來到此地千萬別錯過了珍藏的好滋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