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花頭等艙錢「運精子」 雙癌男凍精15年得女

NOWnews/ 2015.10.15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癌等於斷後?據統計,國內新增罹癌患者中,每8人就有1人是小於45歲的育齡階段,接受治療後恐斷了「生」機。15年前才24歲在美求學的王先生,因為脖子腫脹1個月不消,出現胸悶,就醫檢查發現罹患淋巴癌,美國醫師第一件事就要求他「凍精子」,十年後二度罹患舌癌的他,從美國運回精子才順利得女。

聽人說淋巴癌算「很容易醫的癌症」,王先生說,一開始他還沒這麼緊張,沒想到還沒熬完第一次化療,癌症就復發,之後多次放療、加上骨髓移植,幸運的他,跑遍全世界配對,居然在美國居住的同一條街上找到完全吻合的捐贈者,但康復後生育功能已經無法回復。

王先生表示,32歲結婚後,儘管沒有避孕,但7年來老婆的肚子始終沒有動靜,加上二度罹舌癌,於是決定從美國取回當初保存的精子,花了1500美金,等同坐頭等艙才能將精子運送回台,不過一切很值得,讓他在2014年順利得女;他也以自身經驗呼籲癌友,在治療前要主動與醫生詢問討論凍卵、凍精,至少為自己留一個機會。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2012年初次診斷為癌症的9萬6694人當中,約有12%、1萬1649人年齡小於45歲,處於育齡階段,在癌症存活率逐年攀升,罹癌年齡逐年下降之下,未來能不能「生」成為重要課題。

王正旭說,雖不是每一個癌症病人都會因治療損失生育能力,但包括:淋巴癌、乳癌、卵巢癌等癌症,病人往往在積極治療、接受更重的化療後,影響生育能力最劇,應該考慮事先冷凍精卵備用。

癌症希望基金會針對醫師及癌友進行訪談就發現,國內絕大多數醫師以讓患者活下來為第一考量,忽略患者的未來生育狀況,且並非每一位癌友在治療前都了解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程度,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有選擇生育保存的權利。

罹癌不等於斷後!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信孚表示,癌友可在治療前與腫瘤科醫師討論治療是否影響生育,除應要求轉介生殖醫學專科醫師外,也要與醫師討論生育保存的時間、準備等選擇。癌症希望基金會也提出「醫病三主動,好孕非難事」主張,呼籲腫瘤科醫師「主動告知」、生殖科醫師「主動說明」及癌友「主動查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