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南向空心菜硬撞中國高鐵

蕃論戰/程凱/專欄 2015.10.02 00:00
關心國際新聞的朋友,一定可以發現這陣子版面上佔據最大篇幅的,不是美國、俄羅斯或中東、IS,國際上最受大家關注的,是中國一連串在國際社會中的外交與商業作為。 習近平去了趟美國,先西雅圖後華府,先見企業家後見歐巴馬,某方面展現中國或習近平對自身國家經濟力量的自信,一張中美企業家與習近平的合照,展現的不只是企業家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對台灣最大的醒思在於面對對岸儼然成為超級大國,並在國際經貿體系中取得與美國、歐盟同等重要,甚或更為重要的地位時,台灣的未來如何是好? 我們當然必須承認,紅色供應鏈、中國市場內需減緩等問題,對於中國未來經貿發展是有隱憂,但以中國近30年累積下來的政經實力,這不代表著中國神話的破滅,屆時反而讓中國更主動積極融入國際經貿體系,外交上發揮影響力,並藉由國際間之經貿合作取代傳統單純倚賴國內市場的窘境。在此邏輯下,一帶一路政策推動、亞投行成立,只是中國經貿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中國高鐵成功擊敗新幹線取得印尼高鐵興建案、承包英國核電廠與中國在中亞、中東、中南美洲及非洲的各項基礎建設投資,中國走向國際的腳步又快又猛,身在台灣的我們,清楚嗎? 世界上討厭中國,甚至視為威脅的國家不勝枚舉,美國、日本、韓國、印度、東協、歐盟,與中國間都存有路線、軍事、民主價值或經貿上的矛盾與衝突。台灣社會中對中國的仇視與批評,卻大多仍昧於現實且不切實際,有些甚至是意識形態的非理性因素。 由於台灣與大陸幾百年來的歷史情結,民眾心中對大陸情感百感交集,有愛有恨有怨,都是人之常情。然而,負責任的政府與政黨,除了在施政或政見上必須傾聽台灣人民的聲音之外,同時也必須客觀理性的憑藉台灣現有條件,靈活制定最為符合台灣的經濟發展策略與兩岸政策。 民進黨的空心菜候選人,日前提出了新南向政策。政見內容本身並沒有嚴重問題。畢竟,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大多都是馬英九政府的現在進行式,某些差異之處充其量只是現行政策的進化版。必須指明,這並不代表民進黨或蔡英文偷懶,畢竟外交工作與海外投資策略,不可能無中生有、一蹴可及。讓台灣經貿依賴度適度轉移至東南亞甚至印度洋國家,以分散風險角度而言,也應予以肯定與支持。 然而擔憂的是,新南向政策的核心思考,如果不單純在為台灣未來找出路,而卻還是用冷戰對抗的思考行事,恐怕太過簡化兩岸關係,也太輕忽中國在地區與國際經貿上的重要性。當中國已經憑藉著靈活的外交手段與經貿實力取得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對東協國家更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如果新南向政策植基於與中國的切割與對抗,我們又能如何越過中國無形的萬里長城而成功在相關國家地區開疆闢土。 願意也好、不情願也罷,中國因素、兩岸關係,都是台灣思考長遠未來走向的必要考量因素。美國、日本、韓國如此,歐盟、東協、非洲亦然,當中國製的高鐵奔馳秤印尼、中國核電廠在英國發電、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全面合作、數十名國家元首急著與習近平合影,台灣要怎麼有尊嚴的在現實的國際環境中持續發展,值得檯面上角逐大位者與選民細細品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