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專欄/張愛玲‧一生緣

蕃論戰/KSH/專欄 2015.09.08 00:00
今年9月8日是作家張愛玲逝世20年的日子,適逢連戰參加中共閱兵引發軒然大波的時機,談談張愛玲這位「文青」,稍微能緩和政治的紛擾。她來過臺灣,且有無數小說被改編成電影與連續劇,彷彿她仍在世,已從「半生緣」延伸至「一生緣」。 抗戰前夕張愛玲在香港讀過大學(1939-41),為期不到兩年,似乎尚未有人將她載入香港文學史。可是1999年「臺灣文學經典」的決審,卻把只到過福爾摩沙(Formosa)幾天(1961年10月)的張愛玲,評為三十位經典人物之一,引起物議,甚至隱含些政治性。這三十本「以臺灣為中心的文學經典」名單與隨後舉辦的研討會,引起許多激烈的討論,一些作家以為引(十里)洋(「場」)自重,從經典性、編選機制一直到檢驗統獨原則,謬託知己,口誅筆閥,堪稱20世紀末臺灣文壇盛大的一次集體「演出」。這種情況,在香港極難出現,因為此地有「文化沙漠」罵名,對文學極為冷漠,倘若不是對經濟發展有幫助,一切都無所謂。旁觀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李嘉誠以副君或太上皇之重,常能一言九鼎,亦拜金主義所賜。 張愛玲在1950年代的臺灣已知名,是柳存仁教授事後諸葛亮地總結出來的。地鐵香港大學站,內有香港大學創校以來的老照片,張愛玲供奉在1940年代的片斷,即是宋以朗書中說1952年去影樓拍的一幀,model身材,難怪柳存仁教授在美國重逢時推說妻子會吃醋,要他避嫌,不能並排而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宋淇傳奇》的不可靠敘述,恐怕事有蹊蹺。而張愛玲說過炮火造就了校內驚惶失措的痴男怨女,成為亂世鴛鴦,時光隧道中有一張照片,即是中國學生趁船北上避難的合照。 經夏志清品題之後,起碼要等到文革結束了好一陣子,張愛玲才成為中國1940年代經典人物。香港大學對她的重視,也得等到李安的《色戒》(2007)問世。香港大學的本部大樓,成為《色戒》的拍攝現場,但觀眾恐未必知曉。因為這部電影,李安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有史以來第三位獲得兩個「最佳影片金獅獎」的導演,《色,戒》在同年金馬獎奪得七項大獎,而李安也因此獲得「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張愛玲、瓊瑤、三毛、席慕蓉旋風,曾經一度橫掃臺灣與中國書巿。瓊瑤《還珠格格》連續劇收視不在《大長今》和《來自星星的你》之下,當時打破記錄,女角林心如、趙薇和范冰冰仍各領風騷。中國甚至把三毛當作臺灣經典作家,集諸生講論,侃侃無倦,寶島有識之士,常嗤之以鼻。傳聞三毛的另一半荷西未死,她本人若能有席慕蓉的天真爛漫,當可避過一劫。 張派(張愛玲)傳人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這一傑作見於《臺北人》,《臺北人》是為臺灣文學經典得票最高的創作。更抱佳人舞幾回,已積澱為寶島的集體無意識。臺灣散文家,無論男女,雅好閨秀書寫,即針線閑拈伴伊坐,聽人笑語,卻道天涼好個秋。張愛玲的郎情妾意,和多腳愛情,則與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互文。 香港有了紅磡體育館之後,昔日的梨園弟子如梅豔芳,頓成巨富,演唱十場二十場之後即宣告收山,多享安樂。臺北後來也有了小巨蛋,張學友秀揭開序幕,是為藝人終南捷徑。大巨蛋時代已來臨,依柯P新政,以前度巿長有欠危機處理意識,規劃未能於天災人禍之際,迅速作鳥獸散,建議無限期擱置,如是不惜歌者苦,斷人米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