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16日圓滿落幕,中山科學院展出大型無人機、海劍羚防空飛彈系統與灘岸防禦火箭彈系統等研發成果。中科院期盼海軍採購海劍羚防空飛彈系統,以強化海軍艦艇的防空能力。
我國海軍艦艇面對近迫威脅僅有MK-15型方陣(Phalanx)快砲一種選擇,雖然其發射速度達到了每分鐘4500發,但是方陣快砲加載的彈藥只能持續發射20秒鐘,一次只能夠應付2~3枚來襲的反艦飛彈,發射完畢必須再度裝填彈藥,且射程僅有1.5公里,面對飽和性攻擊顯得緩不濟急。
有鑑於此,中科院特別研發海劍羚飛彈系統,並在「201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度亮相。海劍羚飛彈系統類似美軍限役的RIM-116「海公羊」滾體飛彈,任務為在來襲的反艦飛彈突破艦載防空飛彈與攔截機後加以攔截,為艦艇最後一道防空網。
中科院表示,海劍羚飛彈系統包括海劍羚箱組飛彈與發射系統,發射器則以美製方陣快砲的底座為基礎,發射系統可快速擷取本系統選配之射控雷達或接收艦上之雷達資訊,役使具備發射後鎖定能力之劍羚飛彈,主要用於攔截攻艦飛彈。
海劍羚飛彈系統每套配備8或16枚影像式紅外線導引之劍羚飛彈,具備多目標攔截能力,飛彈具備可折疊彈翼以縮小體積,且射程為方陣快砲的5倍,可提升海軍艦艇近空防衛及反攻艦飛彈能力。
海劍羚飛彈彈體改良自空軍戰機用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陸軍使用的捷羚防空飛彈系統也改良自天劍一型飛彈,一旦海軍採購海劍羚飛彈系統,意味國造的天劍一型飛彈,從原本的空對空成為三軍都採用的「陸海空三棲」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