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醫及針灸治療乾燥症下背疼痛效果佳

大成報/ 2015.08.05 00:00
【大成報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常感眼睛乾澀與口乾舌燥的情形,但只要適時補充水份,點點眼藥水,或是多休息一下,就能緩解情況。但是症狀若持續未見改善,喝水、休息及點眼藥水都無法改善,並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就有可能是罹患乾燥症。乾燥症可能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同時存在,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或是衍生併發症出現。所以當發現長期有眼乾口燥的情形,就應就醫診察,確認是否為乾燥症,若經醫師確診後就需積極配合治療。

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盧漢霖醫師表示,近來門診有位女老師,因長期受乾燥症及併發下背痛所苦,常請假無法好好上課。也因下肢疼痛麻木無法站立,據西醫診斷為椎間盤狹窄,患者希望透過中醫針灸治療,改善下背疼痛的情形。經診療發現病人左下肢有輕微的肌肉萎縮,問診得知其患有乾燥症,已進行西醫藥物控制,但效果不彰。經三個月連續以中藥搭配針灸治療,現已能自行行走到診間看診,口乾、眼乾的情形也改善,整個人精神變好,已可以正常工作。

盧漢霖醫師說明,乾燥症是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又稱為”修葛蘭氏症候群“,特點為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淚腺和唾液腺導致腺體持續的發炎最後使淚液和唾液分泌減少而形成乾燥性角膜結膜炎和口腔乾燥。除了淚腺和唾液腺之外,其他腺體也可能會受到侵犯,使得皮膚、頭髮、氣管和陰道變得乾燥。乾燥症候群可以單獨存在,也可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同時存在,尤其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特別高。乾燥症候群病程雖長,但預後尚好。現代醫學對於乾燥症候群確切的病因還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遺傳及病毒感染關係密切。

盧漢霖醫師近一步說明,乾燥症候群患者親屬中的患病率增高,除了分泌腺體津液缺乏外,常有乏力、關節肌肉痛。常見的併發症有腎臟損害、肺纖維化、肝臟損害、淋巴增生與神經系統的損害等,在中醫方面認為乾燥症候群,乃因體質陰虛,津液生化不足所致口鼻乾燥、眼乾及澀痛、異物感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性疾病,病變以腎、肝、肺之陰虛為主。屬中醫燥症範圍。在治療上現代醫學治療乾燥症候群的原則是替代治療和對症治療,尚無根治的方法。若合併有神經系統、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肺炎、肝損害、肌炎、血球細胞減少等損害者,短期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可控制症狀,降低死亡率。

在中醫學方面以針對口乾、眼乾的陰虛燥熱症狀為主,常用中藥有,生地、麥冬、玄參、沙參、枸杞子、生地黃、石斛、百合、五味子,玉竹等養陰潤燥之品,一般都有不錯效果。也可搭配針灸促進淚液分泌及眼區周圍循環,可有效改善乾眼困擾。

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盧漢霖醫師提醒,若有為乾燥症所苦的患者,經治療卻未見好轉,不妨嘗試中醫療法,以中藥材食補調養,搭配針灸療法,持續治療能有效改善症狀。新樓醫院中醫師群涵蓋傳統針傷、兒、婦、內科,病理診斷以傳統中醫療法與現代醫學檢查作依據,對於疾病可進行整體與全面性的治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