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8國藝術家穿梭2015臺北藝術節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7.30 00:00
圖說:2015臺北藝術節開幕。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來自8國藝術家今年穿梭台北夏日劇場,「2015第十七屆臺北藝術節」將於7月31日開始至9月6日,在臺北水源劇場、中山堂、城市舞臺、大安森林公園熱鬧上演44場精采演出,以各種角度探尋「人的存在狀態」展演。

今天下午開幕典禮由臺北市副市長周麗芳與藝術節總監耿一偉主持,周副市長表示:「臺北藝術節每年匯集許多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來到這座城市,並帶來許多與國際接軌的精彩演出,透過藝術節的交流,也讓國際看見臺北。」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一座城市的藝術節,就應要表現出城市的精神,因此臺北的年輕、活力與創意,反映在藝術節的節目上,而藝術節除策展精神外,也是個平台,讓國內外藝術家、觀眾相互交朋友的平台,呈現了這座城市的好客與自由。」

開幕現場演出由旅美舞蹈家,同時是美國聖荷西舞團駐團編舞家的林向秀,帶來「心之所向」五支舞作中的《碎玻璃》,代表年輕熱血,有革命理想精神,特地徵選臺灣年輕舞者與群眾演員們上臺重新詮釋。《鈕扣x鈕扣計畫》的受邀舞者之一,是現任比爾.提.瓊斯舞團舞者的劉奕伶,與美國演員Alden Moore以肢體作為載體,帶來全新編創作品《噓》,用身體、面具、語言等三種元素,檢視腦、口、身與心的誠實度。

《鈕扣x鈕扣計畫》8月1日將於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臺免費演出,由Meimage 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與林燕卿、許耀義、劉奕伶三人共同創作及演出《跳舞的路上》。曾與英國阿喀郎.汗舞團合作的林燕卿,此次與跨足服裝、舞臺、裝置、聲音的旅英藝術家陳繪彌合作《日‧月‧犬‧鬼》,創作來源為觀看耶羅尼米斯‧博斯的繪畫時所得到的靈感,探討秩序所構成的混亂;與德國劇院芭蕾舞團合作的許耀義,則與捷克的詩人、劇作家朋友Svatopluk Macek共同創作《DANCE in the SYLLABLE》,用舞蹈將三篇截然不同語言的詩視覺化。

睽違臺灣舞臺七年、在美國兩度入選「鄧肯舞蹈獎」年度編舞家的林向秀,今年邀請聖荷西現代舞團的優秀舞者一起來臺演出,帶來臺灣首演,美國舞蹈宗師荷西李蒙著名之作《摩爾人的帕凡舞》,改編莎劇馴悍記的作品《和弦》,年輕有熱血的革命理想精神作品《碎玻璃》,另也有以小酒館為場景的舞作《致命的探戈》,8月14日至8月16日於中山堂中正廳演出。

台北世紀當代舞團與Fragment 31共同製作的《雙城交鋒》,是臺北藝術節首度嘗試的城市駐村交流合作演出,先於今年三月於澳洲墨爾本Dance Massive藝術節呈獻後,八月底於臺北藝術節再度上演,臺灣由曾獲「2012新人新視野(作品:旅人)」的田孝慈、雲門舞者李宗軒、與以街舞見長的舞者吳郁嫺,而澳洲則為曾來臺演出《暗黑計畫》的梅蘭妮.藍、對於「身體」有極為細膩詮釋的彼得.佛雷澤、以及曾多次前往亞洲、歐洲及美洲演出,擁有豐富展演經驗的娜塔莉.亞培,8月28至8月30日於中山堂光復廳上演。

澳洲頂尖樂團黑臂章樂團,帶來撼人無數的音樂作品《歌之版圖》,結合澳洲原住民各族裔語言與黑白紀實影像,如實呈現澳洲原住民的生活美景與音樂。臺灣版演出則由黑臂章樂團欽點,邀請卑南族歌手、金曲獎第二十四屆原住民歌手得主—桑布伊同臺高歌,8月28日至8月30日於中山堂中正廳演出。

2015臺北藝術節由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及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承辦。節目票券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