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氣美刺探 歐盟開發監控技術卻理直氣壯

中央社/ 2015.07.17 00:00
(中央社布魯塞爾1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刺探歐洲情報遭曝光,導致歐美關係惡化,白宮不得不低頭道歉,而隨著過去兩年這種消息不斷流出,歐洲人的道德優越感更形強化。

然而,歐洲聯盟卻日益加強對自己國民的監控:上月獲知美國幹員監聽法國總統電話的當天,法國通過了侵犯隱私的法律;本週在阻止會員國有權追蹤及分享客機乘客資料的抗爭中,歐洲議會讓步了。

鮮為人知的是,28國組成的歐盟正灑下數以億計歐元資金,開發民權監督團體表示將危害隱私權的安全技術。

甚至在1月巴黎遭受攻擊前,伊斯蘭暴力事件已引發愈來愈深的關切,歐盟2014年起7年花在安全研究的預算為17億歐元,較前一段時期多出20%,研究重點是找出方法,聚焦於大規模監視嫌疑人的網路、電郵、手機和社群網絡。

2009-13年運作的緊急支援系統(Emergency Support System)計畫,據說改善了有關當局的危機反應,不過這項計畫使用的快速分析法,如國際行動用戶辨識碼(IMSI)等技術,遭到批評人士侵犯個人隱私的抨擊。

在被問到這類研究是否招致民權受到侵犯,歐洲執行委員會發言人伯陶德(Natasha Bertaud)指出:「對抗恐怖主義,保護平民安全,重點在於洞燭機先...歐盟結合業界與業者,提供資金研發先進技術,以協助會員國更有能力保護人民與基礎設施。」

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義大利電信公司WIND、美國保全、監視及商業情報市場分析軟硬體供應商慧銳系統公司(Verint Systems Inc.)等許多業者,均加入歐盟的計畫,但都不願發表看法。

儘管歐盟堅稱這些系統都會受到嚴格的司法控制,但部分專家指出,由於是以歐盟經費開發,民間公司擁有的軟體及裝置,未來可能被較少顧忌的買家所使用。

英國工黨籍歐洲議會議員莫瑞斯(Claude Moraes)認為,在開發這些技術及歐盟經常強烈抗議各國夥伴大舉進行監控計畫之間,存在著「利益衝突」。

去年出版的情報偵搜檢討報告「歐洲監控」(Surveillance in Europe)編輯萊特(David Wright)認為:「從確認違法者身分到預防犯罪的轉變,意味著無罪推定不再是正常情況,所有公民都成了嫌犯。」(譯者:中央社徐崇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