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民黨人應多學宋慶齡【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5.07.03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前天正準備撰寫本文之際,竟爆出國民黨五位前任與現任立委之出走潮,真是英雄所見皆同;四十年前吾人在擔任華岡研究生黨部常委時就和委員及小組長說「常委為委員服務、委員為小組長服務、小組長為黨員服務、黨員為非黨員服務」;如此大而化之,則黨中央就要為這些立法委員同志服務,讓這些立法委員有更大的能量來為選民服務、有更多的資源投入選舉,如果這個黨中央無此能力還一天到晚出狀況來讓黨籍立委候選人承擔、嚓屁股、造成黨籍候選人的額外的負擔,那這個黨不要也罷,棄之可也。

國民黨創黨以來最大的「背叛者」應該就是宋慶齡女士了;宋慶齡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孫中山同時亦是國民黨的創辦人兼總理(國父在逝世前夕曾拜託國民黨大老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多多照顧宋慶齡,故應該也是他的眾多妻妾之最愛),他同時也是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的二姊,算是最頂尖的皇親國戚;但在蔣介石開始率領大軍「剿共」時,宋慶齡有感於蔣介石違背國父的「聯俄容共」政策就公開發表聲明譴責他自己的妹夫,毫不給宋慶齡情面,後來又公然幫助遠在偏鄉山區的共軍輸送醫藥、衣物、槍砲彈藥,甚至要脫離國民黨加入共產黨,惟一直未被毛澤東批准;七十年代中國拍了一部「宋氏三姊妹」電影,開頭就說「藹齡愛錢、慶齡愛民、美齡愛權」,可見中國大陸對宋慶齡的評價;她二十二歲嫁給大她二十七歲的孫中山幫助孫先生革命建立民國,可惜後來發現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親近大財團遠離窮苦的平民百姓、把三民主義棄之如敝屣,她就起來反對自己的妹夫蔣介石而去幫助揭櫫「農工革命」的共產黨,進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現在兩個中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宋慶齡都是開國元勳,蔣介石被共產黨趕到台灣後將宋慶齡的建國功勳一筆勾銷、以傾吐一肚子怨氣,但歷史是無法塗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受大極大的禮遇,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宋慶齡正以國家副主席身份站在毛澤東身邊,留下永恆的歷史紀錄;之後長年擔任全國人民代表代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副主席、代理主席;在她仙逝前兩週中共中央通過批准宋慶齡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授予「國家名譽主席」榮銜,此為迄今全國唯一獨享之尊榮。可見歷史證明當初宋慶齡「起義來歸」為全中國人民革命打拼是完全正確的。

國民黨從大陸敗逃台灣後、不但未能改過向善、好好勵精圖治,反而以「反攻大陸」為藉口大發國難財,許多大軍頭都在美國、瑞士存款;甘迺迪總統就對來訪的台灣副總統陳誠說「台灣許多文武大官在美國銀行都有很多存款,所以要停掉美國對台灣的經濟與軍事援助」,後來經過陳誠副總統之爭取才先停掉軍事援助,經濟援助改以增加對台投資來彌補,可見國民黨這些逃台大官的貪污舞弊連美國總統都驚動了,也讓蔣經國在接任行政院長時趕快勵行「政治革新」,惜乎響應革新的實在太少了,國民黨內貪汙腐敗的還是占大多數,所以支持者就越來越少,也越強化台灣本土意識之興旺,終於在去年1129地方大選讓國民黨再嚐到1949年以來最大的敗仗,整個國民黨幾乎土崩瓦解,開始顯現出大逃亡潮,許多本土立委紛紛帶槍離去、或自立門戶或投向他黨;國民黨若不好好處理王金平與洪秀柱的提名問題,其將在台灣政壇消失應是指日可待、毋庸置疑之事。

歷史上因政治立場而主動或被動的離國民黨者很多,前述的宋慶齡算是最大咖的,就是近代的李登輝、郝柏村、林洋港、宋楚瑜等都離開過國民黨,英國最有名的政治家邱吉爾一生參加過六個政黨依然無法影響他對英國人民之偉大貢獻;參加政黨就是為實踐政治理想和一群政治理念相同、志同道合的「同志」「同道」在一起打拼、奮鬥;若志不同就不相為謀,道不同就分道揚鑣,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可也。

宋慶齡乃一堂堂國民黨創黨的總理夫人、國父的夫人,地位何等崇高、尊榮,但面對把國民黨帶離總理主張的三民主義建國理想的妹夫蔣介石之離經叛道,也不惜離開已走入偏路的國民黨;環顧今日的國民黨更糟於蔣介石時代,今日的國民黨想找一絲三民主義的影子只能在黨史中去找,其餘包括黨主席、副主席、中常委在內都已把三民主義拋諸腦後;三民主義是一部社會主義,國民黨逃到台灣就百分之百的實施資本主義,什麼庶民經濟、勞工經濟都要靠大財團施捨、做公益方能分一杯羹,以致青年人都看不到未來、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造成嚴重的人口減少、更造成嚴重的國安問題;國民黨如此的親財團遠平民俟公民社會運動興起後,國民黨的選票就大幅流失了,再加上馬英九政府無能至極,國民黨人再掛國民黨旗競選只有自早麻煩、自尋死路,所以上上之策就是效法孫總理夫人宋慶齡趕快離開國民黨找尋活路去了。【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