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戲曲為媒,傳藝作嫁 傳藝中心成功媒合戲曲新苗與職業劇團,架接職業生涯的第一哩路

中央社/ 2015.06.09 00:00
戲曲為媒,傳藝作嫁

傳藝中心成功媒合戲曲新苗與職業劇團,架接職業生涯的第一哩路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609 09:04:50)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積極為優質戲曲人才作嫁,104年分別成功媒合青年藝生進入職業劇團,為戲曲科班畢業生架接職業生涯的第一哩路,在8日的記者會上,除了讓7個劇團與14位藝生公開亮相外,文化部長洪孟啟、立法委員陳碧涵、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館長林信耀、臺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等人,更扮演起媒人的角色,歡喜作嫁,並宣示對於戲曲人才培育的決心,共同以具體作為提振臺灣戲曲市場士氣。

文化部長洪孟啟在致詞中除肯定傳藝中心作為戲曲人才的中繼站與媒合平臺外,也感謝臺灣戲曲學校、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與各劇團所做的努力,更感謝陳碧涵委員對於傳統藝術的支持。他指出,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中是相對弱勢,所以政府有義務讓傳統藝術受到公平的對待並提供傳統戲曲藝術人才演出的舞台。日前總統至臺灣戲曲學院視察時也特別交代要多多照顧這些歷經12年的時間練功作科,付出心力的孩子。文化部對於下一代人才的培育非常重視,除責成傳藝中心積極進行傳統藝術人才的培育計畫外,也針對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等項目與各大學及業界合作,期待學生們在畢業後可以立即投入就業市場。對於文創的政策也將扶植的重點放在創作端,希望藉由政府的力量提供創作者第一手的協助與媒合的平台。

立法委員陳碧涵表示,她一向以協助政府落實文化政策為使命,除了肯定戲曲學院、社教館與傳藝中心長期以來的付出與努力,以資源整合的概念促進人才培育的發展鏈結,陳碧涵委員也認為臺灣需要規畫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育環境,才能促進量足質精的優質戲曲人才產出;她也期許文化部要強化臺灣文化的獨特性並將傳統藝術的產、官、學三方面做緊密結合,除進行產業接軌計畫外還要開發東南亞市場,由前輩帶著晚輩共同恢復往日榮光。

傳藝中心自101年起開始積極籌辦傳統戲曲人才培育工作,以歌仔戲為先行示範劇種,結合傳藝中心宜蘭園區的資源及臺灣戲曲學院的經驗,促成「102年歌仔戲青年人才培育暨駐園演出計畫」,藉由學演相長的概念,在傳藝園區進行長達十個月的演出,促使其劇藝精進發展;103年又進一步與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合作架接,並加入後場人才培育工作,推動「歌仔戲青年人才培育合作平台計畫」,讓藝生技藝更為精進。兩年演出累積超過1000場次,透過以傳藝中心為中繼站的概念,讓戲曲科班畢業生藉由「以演代訓」的方式,精練技藝、累積舞台經驗,成果豐碩。

在計畫邁入第三年之際,為落實媒合平台、達成與業界接軌之效益,104年轉型為「歌仔戲前場新苗培育計畫」,透過公開甄選之方式,積極為藝生作嫁,成功媒合8位青年藝生分別進入4個劇團進行實習演出,為歌仔戲新苗培育寫下新頁。

在後場樂師的培育計畫部份,考量表演藝術市場需求,104年同步規劃「輔導戲曲後場人才駐團演訓計畫」,透過此機制,輔導4個戲曲團隊與6位新生代樂手合作,藉以培養實戰經驗,逐步積累與提升演奏技巧、戲曲知識、音樂感性,以因應表演藝術市場的需求。此外,有感於目前臺灣戲曲音樂相關從業領域尚無專業協會或工會組織之設立,故傳藝中心領頭邀集活躍於戲曲音樂界之柯銘鋒、陳孟亮、呂冠儀、朱作民、周煌翔…等人,共同研商、促進民間設立「臺灣戲曲音樂協會」,期望從個體、市場與政府機構中建構足具專業性的諮詢平臺,整合戲曲音樂發展資訊信息,協助政府辦理以戲曲音樂為主軸的相關展演、研討、交流、傳習、記錄保存等活動及計畫。主要發起人歌仔戲後場前輩柯銘峰老師亦表示,相關申請資料已綜整完畢,將於近日提送內政部申請,預估今年九月「社團法人臺灣戲曲音樂協會」將會正式成立,屆時國內戲曲音樂相關從業人員就會有一個為他們發聲的「家」了。

除了前場演員與後場演師,傳藝中心自104年起將擴大規劃劇種與戲曲產業相關專業人才之培育計畫,其中包括專業箱管人才、劇場技術人員、藝術行政培能等策略,透過多樣層次的發展落實,除投入傳藝中心所屬國家劇團與樂團的實際演出任務進行實作外,未來更將以位於宜蘭的傳藝園區、即將於105年起陸續落成的臺北臺灣戲曲中心與高雄的豫劇藝術園區等作為試驗基地,逐步擴展各領域戲曲人才培育策略,更希望持續有機的鏈結方式,與學校、公部門與企業共同努力,透過媒合作嫁的精神,協助建構戲曲人才步入職業生涯的第一哩路,進而提振臺灣戲曲市場士氣。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72226.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