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兩岸產學攜手 投資台灣藍皮書出爐

中央廣播電台/陳林幸虹 2015.06.04 00:00
為讓中國大陸企業更加瞭解且勇於投資台灣,兩岸30位產學界合作撰寫「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並分別以正、簡體字於兩岸出版,今天(4日)舉行發表會。參與著作的學者在會中一致認為,大陸企業如果能夠善用台灣的優勢,對大陸產業升級將有很大的拉抬效果;不過,台灣在與大陸合作之餘,產品也必須和大陸區隔,才能掃除台灣恐被「鯨吞蠶食」的疑慮。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和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為此書的主編。他們指出,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後,在2009年開放陸資到台灣投資,經過近6年,陸資進入台灣累計只有12億美元,占陸資對外總投資只有1%;反觀台灣,對大陸投資已經超過1,400億美元。而造成這樣的結果,包括大陸企業對台灣總體經濟與產業環境不熟悉、對兩岸情勢以及對台灣政治社會不了解。

童振源指出,為增加陸資對台投資,政府之前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但因為過於全面性,遭受較大的反彈,因此他認為可以先以金門為試點。童振源說:『(原音)希望未來以金門做為經濟的特區,面向全球,特別和大陸建立緊密的交流,讓兩岸經濟交流的利益和風險,具體在金門呈現出來,等到金門試點開放之後,它的風險評估之後,或許有些正面可以拓展至台灣。』

對於有關兩岸產業合作,參與學者也指出,台灣的人才、群聚、亞太的完整布局,以及新領域的拓展,可以縮短大陸升級的進程。同時台灣的廠商在東南亞、大陸的投資,以及和美國矽谷的連結,日本的長期合作,使得國外廠商和台灣合作等於握了一張進入日本、美國以及東南亞市場的入場券。不過,王健全也提醒,儘管台灣和大陸合作,但由於緊鄰大國旁,因此產品必須要有所區隔,才能掃除台灣恐被「鯨吞蠶食」的疑慮。王健全說:『(原音)大國旁邊的小國,都有一點區隔,譬如芬蘭之於俄羅斯,就做木材、通訊,像德國旁邊的荷蘭,做農業、花卉,做物流以及金融,區隔德國的工具機、化學和石化以及汽車。』

書中除了介紹兩岸關係現況與趨勢、台灣經濟與政治外,也分析陸資來台可投資的區位選擇和合作方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