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主權具爭議性
目前全球每年約有高達5兆美元海運貿易,必須通過南海水域。除了中國大陸宣稱對南海絕大部分海域擁有主權之外,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台灣和汶萊也都主張擁有重疊主權,使得這片海域成為爭議熱點。而中國大陸近來在南海填礁造島,實施大規模填海工程,這些人造島更令週邊鄰國對南海水域的海空通行自由感到憂心。此外,根據報導,中國大陸曾經在20日八度命令在海上進行巡邏的美國海軍P-8海神式(P8-A Poseidon)偵察機離開南沙群島空域,也使得中美兩強對這片海域的立場引發關注。在這種一觸即發的氛圍下,日本也已確定將首度加入美國和澳洲7月舉行的「護身軍刀」演習(Talisman Sabre),顯示在面對中國大陸南海填海造島之際,美日澳的安全關係已日益強化,美方準備藉由亞洲盟邦的彼此合作,和大陸互相抗衡。
◎東南亞增列海防預算
在南海情勢升溫之際,東南亞各國也紛紛增列海軍和海岸防衛預算。根據詹氏防衛週刊(Jane's Defense Weekly),到了2020年,東南亞國家的年度國防支出估計達520億美元,遠高出今年預估的420億美元。此外,東南亞10國未來5年預料將斥資580億美元採購新型軍備,其中海軍採購將占一大部分,而且大多數的設備將投入南海週遭地區使用。
19日在新加坡揭幕的2015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Asia 2015),更可看出東南亞對擴大海防的興趣。除了來自區域的海軍將領和國防高層與會之外,會場上也出現美國、歐洲、以色列和亞洲其他地區軍備承包商的身影,最先端的潛水艇和戰艦、巡邏艇與無人機都在展示之列。不過,儘管這些國家有著長長的海軍採購計畫單,但東南亞國家除了新加坡之外預算都不寬鬆。要求匿名的軍方消息人士說,軍方官員被告知要修復並繼續使用那些早在數十年前就該淘汰的設備。印尼軍方人士也透露,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專注於海上防衛發展,但要升級還需要時間。
◎南海爭端有失控風險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軍事安全專家比辛格(Richard Bitzinger)說,在新加坡和法國政府控股的船艦承包商DCNS合作,打造6艘可畏號級巡防艦(Formidable-class)後,已引起其他國家倣效。像馬來西亞斥資約25億美元,從DCNS打造6艘輕型巡洋艦;印尼、越南和泰國也和俄羅斯與歐洲的供應商洽談採購。
其中越南已擁有3艘俄羅斯俄造的基洛級(Kilo)攻擊潛艦,訂單上還有3艘。專家認為,這凸顯出河內對抗中國大陸日益強大海軍的決心。根據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越南已為潛艦採購俄製的俱樂部(Klub)攻陸反艦飛彈,這種擴張潛艦軍備、採購攻陸飛彈的行徑,在北京與河內為南海主權經常發生爭議之際,恐被視為挑釁行為。
就如同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亞洲區執行主任哈克斯利(Tim Huxley)所說,東南亞各國爭相擴展海上勢力,代表打擊武力的範圍和殺傷力也跟著擴大。一旦擦槍走火,南海恐將爆發更致命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