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報導,「海綿城市」是指透過屋頂綠化、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等措施,讓城市像「海綿」一樣能夠吸收和釋放雨水,彈性適應環境變化、應對自然災害,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同時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報導說,大陸城市近年來「逢雨看海」屢屢發生,打造「海綿城市」迫在眉睫。
陸克華在大陸國務院例行政策背景說明會上表示,將透過「海綿城市」建設,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這一比例要提高到80%以上。
陸克華稱,已選擇16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計畫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面積450多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推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按此計算,每平方公里投資約1.9億元。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投資持續低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分析人士認為,在此情況下「海綿城市」建設將成為重要投資方向。
針對資金來源,陸克華表示,將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此外,還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用於「海綿城市」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