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醫學部王聚庭醫師表示,病例中的女性就是典型的「姿勢性低血壓」,一旦改變姿勢,就會造成腦部血液流量不足的現象。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就是當人體從平躺到坐起、站起或是其他姿勢,血壓的收縮壓降低30毫米汞柱以上、舒張壓降低15毫米汞柱以上,就是姿勢性低血壓了。而姿勢性低血壓最普遍的症狀就是頭暈、四肢無力、暈眩、視力變差等,這些症狀往往都與腦部的血流不足有關。
許多人都以為,老年人才會有姿勢性低血壓,對此,王聚庭醫師表示,老年人「容易」有姿勢性低血壓,但不表示年輕人就不會有此問題。姿勢性低血壓的原因,如缺乏運動、長期臥床之病人(例如,行動不便者、手術後的臥床病人等)、天氣過熱導致的脫水、喝酒、藥物,以及血液量不足者。醫師指出,姿勢性低血壓並無致命或立即的危險性,但最大的潛在危險在於,突然改變姿勢,如起床時,若起身太快造成頭暈目眩而跌倒,可能造成骨折、頭部外傷等嚴重問題,危險是無法預測的。
醫師建議,在平躺要起身時,最好慢慢來,動作放慢,並先在床沿坐兩三分鐘,讓腦部血液供應充足後,再下床走動。白天時,不妨多散散步,即使坐在椅子上時也多活動雙腳,可幫助血液回流;平時穿著彈性襪或褲腳較緊的長褲,也可壓迫血液回流,改善血壓過低情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