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420 17:48:37)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為擴大研究生國際學術研究視野,於日前特邀請美國佛教學術界巨擎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Lewis Lancaster)蒞校演講,主題有關當代美國漢傳佛教學術研究現況,並針對研究所學生們的各種學術研究問題給予詳盡解答,受到同學熱烈歡迎。
蘭卡斯特教授列舉了當代美國四十多位著名的漢傳佛教研究者,包括:禪宗派系研究的John McCrea、淨土研究的Robert Sharf、明清時期北京佛教寺院研究的Susan Naquin、宋朝佛教研究的Peter Gregory等等學者,一一詳盡解釋他們的學術專長以及研究主題與背景。蘭卡斯特教授還以不同主題將這些學者研究做詳細的分類,包括:教派、寺院、朝代、經典目錄、當代佛教議題(中國大陸/台灣)、變革、佛道關係、禪修、佛教藝術、激進自焚政治活動、宗教儀式、佛教神學、性別等等。讓同學們能一目了然現在美國佛教學術界熱門主題的內容與動向。
蘭卡斯特教授指出由於文獻資料大量被資訊化、網路化。現代學者很難以單獨的力量去針對某個議題做出完整的研究,也唯有賴學者間相互合作,從不同角度面向切入主題,如此才能讓研究盡可能完善。他期望並且建議現場的研究生們能就此開始,相互合作。
英文組莎夏同學問,研究結果常因為資料的些許差異而被批評推翻,現在研究結論常常因為資料不斷出現更新而造成昨是今非的現象,要如何能解決這種問題?蘭卡斯特教授指出,這就是所謂的學術研究的弔詭(paradox),當代學術研究已經很難創造出所謂一體適用的真理、標準,同樣的研究主題往往因為資料的不同而有相異的結論,甚至各說各話,相互矛盾。要避免落入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便是將主題設定在某種特定脈絡下,如此才避免落入學術研究弔詭的陷阱。同樣的也希望學者們能相互合作,讓研究主題能呈現各種不同的面相,更加完整。
博士班的廖永賢同學發問,研究主題文獻回顧往往涉及許多國家、不同語言的資料,研究者對這些無窮無盡的資料要如何來面對?需要全面性的閱讀整理嗎?蘭卡斯特教授笑答說:不。以當前網路資訊成長的速度,隨便google一下就是成千上萬的資料內容,要將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學術研究做全面性的閱讀整理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他並且以上帝賦予某人的手可以點石成金,而無法進食的故事比喻,當科技成為那支金手指之後,反而成為你的研究障礙。以前學者要求多一些資料以求全面性掌握該主題的所有知識,現在學者反求資料能縮小篩選,才有研究焦點。作為一個現代學者篩選資料成為研究的首要工作。
由於美國加州目前正因為旱災而限制用水,聽到宜蘭完全不缺水,教授笑說要好好在台灣多洗幾次澡。隔天一大早教授又將出發前往高雄佛光山叢林學院講課。教授作為一個資深的佛教學者所現的菩薩像,為求知若渴的學生們降下知識的甘霖,也為學生們立下一個學習的榜樣。(20150420)
訊息來源:佛光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6885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