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團隊合作 跨域推動合作問題解決教學能力

大成報/ 2015.04.06 00:00
【本報訊】合作問題解決(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能力,是目前國際重視的人才關鍵能力之一,為此教育部特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郭伯臣教授團隊推動「教師合作問題解決教學能力提升計畫」,並發展線上合作問題解決系統評量學生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第一年試辦(自103年10月至104年3月),全國約有400所國中、高中職學校,約8萬5,000名學生參與合作問題解決課程與能力檢測。

合作問題解決是指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中,需要透過與團隊其他成員進行溝通、分享等合作相關技能以達到解決問題之目的。計畫第一年推動重點為建置合作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相關教材設計,並已與地方政府合作,於各縣市舉辦43場次教師研習活動,培訓各校種子師資,並於校內推動跨領域合作問題解決教學活動及評量。

從參與學生的檢測結果分析(如附件1)可以了解,在三大合作能力核心素養中,學生對於「建立及維持相互的理解」、「建立及維持團隊合作」有較良好之表現(平均答對率為0.771、0.743),顯示學生面對問題時能了解需先與團隊其他成員進行溝通、討論,在合作問題解決過程中能顧慮其他人的意見與想法。而「採取適當的行動解決問題」是學生在合作解題過程中較為薄弱的部分(平均答對率為0.627),顯示學生在碰到問題時較無法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法。而以問題解決的四個歷程的分析結果,學生在「問題的探索及理解」有良好之表現(平均答對率為0.827),在「計畫並執行」、「監控及反思」的表現則需待改進(平均答對率為0.688、0.661)。藉由此次檢測結果可以提供教師在後續相關課程教學設計之參考。

目前世界各國尚未有類似的公開檢測分析報告可供比較,惟近年來各國亦著重於合作溝通與問題解決相關的課程教學與測驗,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亦於今年實施合作問題解決電腦化測驗。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推動開發多樣性的合作問題解決單元、中小學合作問題解決教材,並發展真人線上互動的合作問題解決系統,提供一個完整的合作問題解決教學平臺與教材讓教師與學生使用。此外也將進一步研發各領域合作問題解決教材教法,辦理教師培訓工作坊,使教師能將合作問題解決融入現有課程中,並教導、提升學生合作問題解決能力。

計畫第一年推動為使用人機互動之線上合作問題解決系統評量國中、高中職學生的合作問題解決能力。該系統主要依據PISA2015合作問題解決評量架構,設計出不同領域(科學、數學、閱讀、綜合)的合作問題解決單元,讓學生與電腦代理人進行對話與操作互動,一起進行合作問題解決。目前計有水淨化、製作思樂冰、畢業旅行、河內塔、搶25遊戲及運動計畫等6個單元(如附件2)。

在科學領域中的「水淨化」題目(https://youtu.be/c_6ZgEJTWUo),學生在此單元中是擔任領導的角色,需與其他兩位電腦代理人進行溝通、協調,並作出正確的決定讓水質變乾淨,在合作問題解決過程中會評量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協調與採取適當的行動來解決問題等合作問題解決能力。另外也有與學生生活結合,設計閱讀與綜合兼具的「畢業旅行規劃」單元(https://youtu.be/IteJLH0snp4),學生需要與電腦代理人一起分工,並上網搜尋臺灣各區域的景點資料,根據題目中制定的景點規劃條件,找到最

適合的畢業旅行景點,藉由操作的過程也可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臺灣在地文化。

教育部希冀藉由計畫的推動,提升教師對於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的了解與落實於教育現場中,進而教導及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帶得走的關鍵能力。相關資訊可至計畫專屬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site/cpswebsite2014/)查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