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仁德「死亡體驗教室」 身歷其境思考人生

客家電視台/ 2015.04.03 00:00
【陳沿佐 林敬祐 苗栗】

受到過去傳統觀念影響,一般人看待生與死的方式,普遍都大有差異,我們可能會開心慶祝生日,卻往往不敢大膽談論死亡,苗栗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就有一個特別的死亡體驗教室,學生從一開始的寫遺囑,躺棺材到參加自己的告別式,通通都得親自經歷一遍,除了從中體會面對死亡的心境,更能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大家請坐。上課鐘響,學生們排排坐好認真聽講,老師採用互動式教學,大家一問一答討論熱烈,但仔細聽這些課程內容,在台灣可能很少學校,會大方談論。

每一個禮儀師,基本上我們就需要,建立我們基本上的條件,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怎麼去協助人家。

苗栗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的學生們心中的志業,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禮儀師,在學校幾乎每個科目的主題,都環繞著生與死,但只要放學回到家裡,情況可就大有不同。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學生 李俊諺:「從小我家是那種傳統家庭,他們從不跟我們小孩子,也不跟我們大人,談論任何一個死亡議題,他們覺得說這是一種,很恐怖然後忌諱的問題。」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學生 馬巫旼聰:「會啊!大家會商量討論,就講這樣的事情,就一起說這樣。」

死亡對年紀輕輕的他們來說,並不是個禁忌話題,但若是沒有,實際接觸死亡的經驗,光靠課本上的理論,恐怕也難以體會,老師們就特別打造一個「死亡體驗教室」,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與死亡面對面。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主任 邱達能:「因為我要做禮儀師,我每天是服務死亡,人過世死亡是什麼感覺,不知道啊,那不知道對你自己不曉得,你沒這個感覺,你做這個是不是就,人講味道就比較不對。」

衣服穿起來喔,手機關震動。換上壽衣,深呼吸沉澱心情,捧著自己的遺照,魚貫走入第一站。看著大螢幕上的紀錄片,學生們將自己想像成,不久於人世的癌症病人,有人情緒很快就投入,不自覺就紅了眼眶。

所有人都將自己的生命,當成只剩下最後幾十分鐘,回顧過去的人生,提筆對放心不下的親友,寫下最後還想訴說的話語,接著就要進入死亡體驗,最重要的階段。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講師 鄧明宇:「你的人生即將走向終點,也許你的心裡有許多的憤怒,也許你的心裡,有許多的難過跟不捨,請你把你的遺照跟墓誌銘,放在你的棺木的最前面。」

面對棺材和身旁同伴一一握手告別,緩緩躺進去之後,就象徵生命已經結束。

當你聽到棺木緩緩的蓋上,你的心裡是不是會害怕呢?即使還有許多夢想,通通都來不及完成,過去種種的後悔,也無法再彌補,在慎重的封棺儀式後,眼前所見只剩一片漆黑。

在棺材裡面,其實才短短幾分鐘,你就會有一種,直接面對死亡的感覺,你就會一直想,你的人生到底做了些什麼,又還有什麼事情是還沒做的,就會對你的人生,有不同的思考,看你還想要做什麼。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學生 劉芯榕:「想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因為他們很愛我會對我好,(死亡體驗)會教我要珍惜家人,然後不要浪費時間。」

當棺材重新開啟,大家看起來都感觸良多,依序念出自己的遺言,再和同伴相互擁抱,體驗重生的感覺,但最後還要參加一場告別式,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學生 李俊諺:「我會多把時間留給自己,把時間空出來與家人相處,和朋友相處,然後愛要及時勇於孝順他們,勇於向大家向我愛的人,愛我的人說出我愛你謝謝你。」

感謝大家來參加,李俊諺同學的告別式,那我想請問來參加的諸親友,生前一定跟俊諺同學,有很多相處過的過往,他現在已經不能說話了,他現在已經永遠,躺在你所撫的棺木裡面了。

一連串真實的體驗過程,除了讓學生身歷其境,了解面對死亡的感受,當死亡不再是個,不能碰觸的議題,也就能用更自然,輕鬆的方式去面對。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學生 彭浚哲:「對於生死這種不能開玩笑,如果是在看電影看動畫那些,開開玩笑都沒有關係,但是真正遇到的話就認真,就是嚴肅一點去面對它。」」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主任 邱達能:「如果沒有死亡,就彰顯不出,生命的價值是怎麼樣,所以我們消極來講,我怎麼來處理死亡這部分,積極來講,怎麼來面對我活著的時候,怎樣來好好的過日子,如何好好替社會服務,我相信這是這整個,生死教育一個最重要的一環。」

你並沒有死亡,而且你還有機會,還有很長的人生,可以去面對新的開始。

學者強調,對於死亡的看法,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看待生命的態度,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更多人能夠,珍惜自己的每一天,認真活在當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